什么!欧盟宣布,要将两家日产能合计达60万桶的中国炼油企业--辽阳石化和山东裕龙石化,以及中国石油的贸易部门中石油香港公司列入了对俄制裁名单。 辽阳石化、山东裕龙石化这俩炼油厂,再加上中国石油旗下的中石油香港公司,一夜之间全被列进了对俄制裁名单。 辽阳石化在东北的炼化圈子里那是老大哥级别的,干这行很多年了;山东裕龙石化是近几年刚起来的新势力,势头特别猛,单说炼油能力,俩厂子放一块儿,每天60万桶的量,全球范围内都能排上号。 至于中石油香港公司,它主要管的是贸易事儿,俄罗斯远东油田的原油要卖到中国来,不少都得经过它这儿走流程,说白了就是正经做中转生意的。但最关键的是,这些交易全是明面上的正经商业行为,既没违反国际上的规矩,也没碰任何国际法的红线,完全是合规合法的买卖。 欧盟拿“买俄油”当制裁理由,这话说出来根本站不住脚。大家都知道,现在俄罗斯早就是咱们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了,2025年的时候,中俄刚签了能源合作的路线图,明明白白说要把原油贸易量提到3000万吨。 更重要的是,中俄之间买油卖油,早就不用美元欧元结账了,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去年就说过,两国石油天然气贸易里,九成以上都是用卢布和人民币结算,美元欧元的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欧盟这会儿跳出来搞制裁,难不成真觉得自己还能卡住这笔交易的脖子?这想法也太不切实际了。 最让人想不通的是欧盟这前后矛盾的劲儿。2022年俄乌冲突刚爆发的时候,欧盟急着跟俄罗斯能源“切割”,结果呢?俄罗斯一断天然气供应,欧洲自己先扛不住了,能源价格涨得没边儿,工厂因为成本太高叫苦连天,老百姓过冬都成了问题。 现在看着中国跟俄罗斯正常做能源生意,反而急眼了,非要把纯商业的事儿扯到政治上。可他们就不想想,现在包括欧美在内的大多数国家,不还在跟俄罗斯做贸易吗?凭啥别人买俄油就没事,到咱们中国企业这儿,买俄油就成了“罪名”?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早就把话说明白了,欧盟根本没资格对中俄的正常合作指手画脚。 面对这没头没脑的制裁,咱们中国的态度那是相当明确。商务部第一时间就表态了,说强烈不满、坚决反对,还指出欧盟这是不管咱们之前的交涉,非要一意孤行,这么干不仅破坏了中欧经贸合作的大局,还会冲击全球的能源安全。 外交部也早就跟欧盟做了严正交涉,强调中国从来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当事方,既没给任何一方送过致命武器,还一直忙着劝两边坐下来和谈,欧盟拿中国企业说事儿,纯粹是找错了对象。说白了,咱们国家肯定不会看着自家企业受委屈,该有的反制措施,那绝对少不了。 其实欧盟自己也该心里有数,这种单边制裁根本没啥用。中国对能源安全早就有布局了,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是长期的、稳定的战略选择,不是说制裁几家企业就能把这合作打断的。 而且现在全球能源市场本来就不稳定,欧盟这会儿搞这么一出,只会让市场更乱,最后很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要知道,他们自己的炼油厂还得找油源呢,要是中国企业真不买俄油了,全球原油供给少了一块,油价不得再涨一波?到时候欧洲企业和老百姓,还得为这涨价买单。 更有意思的是,欧盟之前刚叫停了对叙利亚的部分能源制裁,理由是“要支持叙利亚经济重建”。怎么到咱们中国这儿,正常的能源贸易就成了“资助俄罗斯”?这双标也太明显了吧。 说到底,欧盟搞这制裁根本不是真的想“反战”,就是想把中国拖进地缘政治的浑水里,用制裁当筹码,逼着中国选边站。可中国从来不吃这一套——生意是生意,政治是政治,俩事儿得分开说。想拿中欧的经贸合作当要挟,欧盟这算盘可打错了。 现在这三家中国企业虽然被推到了地缘政治的前线,但底气其实足得很。一方面,有国家撑腰,商务部都明确说了,会坚决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不会让企业平白受损失;另一方面,中俄能源贸易的结算体系早就绕开了欧美的金融系统,欧盟想靠冻结资产、切断交易来施压,基本是白费力气。 反观欧盟内部,现在怕是还没解决自己的分歧呢,之前制裁俄罗斯能源的时候,成员国之间就吵得不可开交,这次要制裁中国企业,那些靠中国市场吃饭的欧洲企业,比如汽车、奢侈品行业的,肯定第一个不答应,毕竟他们在中国市场的利益可不小。 说到底,欧盟这波制裁更像一场政治秀,对内想显得自己“有作为”,对外想给别人施压,可实际效果只会适得其反。要是真把中国惹急了,后续的反制措施恐怕会让欧盟更头疼。毕竟有句大实话摆在这儿:正常的商业合作不容干涉,这道理在哪儿说都站得住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