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日 中俄两国正式宣布 10月31日,外交部一官宣,全网都盯着11月3日——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要带着大任务来华,48小时内连跑北京、杭州,开第三十次中俄总理会晤! 莫斯科的急切,几乎要溢出外交辞令的框架。这边中美刚在釜山碰完头,不到一天功夫,克里姆林宫访华的日程就敲得震天响,这时间点掐得,生怕在东方伙伴的议程表上落了后手。 数据不会撒谎,那下滑的贸易额就是顶在俄罗斯腰眼上的现实。油价疲软,西方锁链紧收,连印度那边的口子都可能被美国扎紧,莫斯科的钱袋子,确实感受到了阵阵凉意。它太需要中国这个庞大的能源消化池了,这几乎是它眼下最粗壮的输血管。 但北京手里的牌,显然要从容得多。中方强调的“积极稳健”四个字,你得细品。这可不是大水漫灌式的承诺,里头藏着精明的算计:我们要的是长期、稳定、不受制于人的能源安全,不是你临时抱佛脚的甩卖。谈判的天平,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微妙的角度。 这场总理级的会晤,更像是一盘大棋的中盘绞杀。俄乌前线的炮火映照着谈判室的灯光,持久战烧的是卢布,是国力。米舒斯京亲自来谈,是想用政治决断跳过技术扯皮,快一点,再快一点拿到真金白银的订单。 可中美关系任何一丝暖风,都会让算盘珠多响几声。中国企业选项多了,对俄罗斯资源的依赖度自然会被重新评估。俄罗斯东西两线受压的战略窘境,在谈判桌上会直接转化为议价能力的流失。 眼光放远些,明年就是中俄几个逢五逢十的大日子。关系站在新三十年的门槛上,双方都在寻找那个最舒服的姿势。合作要深化,但自主性更不能丢。中国的算盘打得门清:能源要买,但基础设施、农业、高科技,一个都不能少,得形成更健康的合作生态。 米舒斯京的航班落地时,他怀里揣着的不仅是石油订单的期望,更是一个大国在时代变局中,对稳固东方阵线的全部渴望。而中方要做的,是在这份渴望里,为中国的国家利益锚定最有利的位置。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战争2013
俄罗斯今日的窘境就是对过去拖延的惩罚,中国建议从满洲里过境两国天然气管道,俄罗斯始终推三阻四,否则现在不会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