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京剧皇后”言慧珠自缢前,她拉着11岁的儿子跪在丈夫俞振飞面前,嘱托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11-01 11:55:10

1966年,“京剧皇后”言慧珠自缢前,她拉着11岁的儿子跪在丈夫俞振飞面前,嘱托他把孩子抚养成人,俞振飞当场答应,只要我有饭吃,他就有饭吃…   1966 年上海华园别墅,浴室门虚掩着,11 岁的言清卿攥着块小黑板。   黑板上是母亲言慧珠的字迹:“找爸爸要热饭”,粉笔末还沾在指尖。   他刚听见浴室里传来异响,推开门就看见丝巾悬在梁上 —— 京剧皇后没了呼吸。   2023 年上海戏曲博物馆,言清卿捧着旧木箱,指着戏服残片说:“这是 1952 年的。”   那年言慧珠刚拜梅兰芳为师,演《贵妃醉酒》时,这件蟒袍是梅先生亲自选的。   金线牡丹绣了整整一个月,首场演出谢幕时,台下掌声响了十分钟。   也是这年,她靠演出收入买下华园别墅,把母亲接来住,成了戏坛美谈。   箱子里的银色手表,表背刻着 “1955”,是言慧珠获戏曲大奖的奖品。   那年她主演的《霸王别姬》巡演,从上海到北京,场场爆满。   颁奖时,主持人说她 “把虞姬演活了”,她笑着把手表戴在手上,说 “谢观众厚爱”。   言清卿记得,母亲总把手表擦得锃亮,演出前会看一眼,说 “要准时登台”。   1968 年找到的手稿里,夹着张 1958 年的演出计划表。   上面记着每月要演 20 场,还要去工厂、农村慰问。   有次她发烧到 39 度,仍坚持演完《穆桂英挂帅》,后台一卸妆就晕了过去。   手稿空白处,她写着 “戏比天大”,这四个字,言清卿后来常跟人提起。   1972 年贴在床板的《霸王别姬》海报,是 1960 年的绝版。   那年言慧珠创新了虞姬的身段,把剑舞得又柔又刚,连梅先生都夸 “有新意”。   海报上的她,眼神里既有虞姬的悲,又有武将的勇,是她最满意的一张。   言清卿说,母亲曾指着海报教他:“演戏要走心,才能打动观众。” 华园别墅里的旧衣柜,是言慧珠 1956 年买的,专门用来放戏服。   鼎盛时期,衣柜里挂着 30 多套戏服,从贵妃的蟒袍到村姑的布衫,应有尽有。   她常跟言清卿说:“每套戏服都有故事,要好好爱惜。”   1966 年抄家时,她拼命护着衣柜,却还是没能保住那些戏服。   1985 年言清卿在剧院听到的《贵妃醉酒》,是母亲当年的经典版本。   他记得母亲演这段时,会提前半小时练眼神,琢磨 “醉酒的娇憨”。   有次他问母亲 “为什么总演贵妃”,母亲说 “想让更多人喜欢京剧”。   那天后台,演员照着手稿唱时,他仿佛又看到了母亲登台的样子。   2000 年找到的报纸报道,是 1954 年的《新民晚报》。   上面写着言慧珠 “捐出演出收入建戏校”,还培养了 10 个徒弟。   有个徒弟后来成了名角,说 “言老师教戏很严,却从不藏私”。   言清卿把报道剪下来,贴在资料册里,旁边写着 “母亲的心意”。   2009 年出书时夹的残片照片,背后有言慧珠的签名,写于 1965 年。   那时她已很少演出,却仍在修改《洛神赋》的唱腔,想再登舞台。   残片是她最后一次试穿戏服时留下的,没想到成了最后的纪念。   书里提到这段,他写着 “母亲爱戏,直到最后一刻”。   如今,博物馆里的遗物旁,都配着言慧珠的人生介绍。   游客们看着戏服残片、手稿和手表,听着她的故事,常会驻足良久。   言清卿偶尔会去当志愿者,给游客讲母亲的经历,讲 “戏比天大” 的道理。   那块小黑板还在静静躺着,黑板上的字,成了她人生的最后注脚。     信源:母亲言慧珠与“好爸”俞振飞——澎湃新闻

0 阅读:115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34

用户10xxx34

3
2025-11-01 12:41

那个愚昧无知的年代,庆幸活在当下。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