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表示对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情况感到失望,因为上海、成都、广州三座城市均未提交申请。 奥运会这事儿对每个国家都意义非凡。 咱们国家之前办过北京奥运会、冬奥会,全国上下都热情高涨,很多人还记得那种自豪感。 国际奥委会其实一直对我国的体育发展和举办能力很认可,每次在国际场合都少不了夸上两句。 外界也一直以为,像上海、成都、广州这种级别的城市,肯定有申办的想法。 但事情的发展却没按大家预想的剧本走。 2024年,国际奥委会就开始催各国城市递交申办意向。 当时不少媒体猜测我国会有动作,甚至有外媒直接点名说上海、成都、广州很可能会出来“争一争”。 但新闻一出来,大家才发现,这三座城市根本没递交申办材料,国际奥委会官方名单里找不到名字。 这一下,国际奥委会的态度挺明显的,直接在媒体前说有点失落,觉得2036年奥运会少了点期待中的“重头戏”。 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 其实理由很现实。 首先,奥运会不是说谁想办就能办得了的。 场馆、交通、环保、安保、城市配套,这些都是硬杠杠。 更关键的是,申办奥运会对城市发展有多方面的考验。 现在我国正处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很多城市都在忙着推动经济转型、改善民生、搞绿色低碳。 这种时候,动辄上千亿的大项目,大家其实会更慎重。 不是不想办,而是要考虑方方面面,毕竟举办奥运会是一件要对整个社会负责的大事。 再说,申办奥运会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决定的,得国家层面统筹规划。 最近几年,国际形势、经济发展、环保压力这些都要考虑进来。 像上海、成都、广州这样的城市,虽然有实力,但也得看国家整体安排。 各地相关部门也都回应过,申办奥运会不是说上就能上的,需要国家和地方多部门通盘考虑。 而且,外面看热闹,里面看门道。 国际奥委会虽然希望申办城市多,能体现奥林匹克的“全球性”,但现实是,全球也有不少城市对举办奥运会持观望态度。 比如,有些欧洲城市前几年就因为预算、环保原因放弃过申办。 如今,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奥运会虽好,但不一定非得抢着办。 所以说,国际奥委会这次感到失望,其实也能理解,但这也是全球申办热度降温的一个缩影。 现在回头看,2036年奥运会申办热度不如过去,全球都在调整节奏。 国际奥委会虽然希望更多城市参与,但也表示完全尊重各国和城市的自主决定。 我国这边,则是以大局为重,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没有盲目跟风。 虽然国际奥委会说失望,其实更多是一种希望,毕竟他们也希望我国能继续给奥林匹克大家庭带来能量和活力。 这事儿也让人有点感慨。 过去总觉得办奥运是一种荣耀,谁抢到谁风光。 现在看来,能不能把握好节奏、资源和社会发展,更考验一个国家和城市的智慧。 申办奥运会不是目的,不申办也不等于缺席世界舞台。 重要的是,我们始终在往前走,不断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这才是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 参考:国际奥委会彻底崩溃!奥运会面临四面楚歌——中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