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尚达曼总统,在一场活动发言时,说了一句完全让全世界的中国人笑掉大牙的话。他

纸上点将 2025-10-31 20:50:55

新加坡尚达曼总统,在一场活动发言时,说了一句完全让全世界的中国人笑掉大牙的话。他说:中美关系要找到平衡点,关键在于中国是不是愿意与欧洲和美国主要的科技互相依靠,同时中国还不能走完全自给自主的路线。 2025年10月1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年会在华盛顿召开,主题直击全球经济复苏与地缘风险。新加坡总统尚达曼·尚穆加拉特南作为主讲嘉宾,登上Per Jacobsson基金会讲座讲台。他上任两年,本职工作聚焦大国协调,此次发言以“机遇时代”为题,剖析美中互动对供应链的冲击。尚达曼强调,美中竞争若演变为脱钩,将碎片化全球创新链条。他用生态过渡区比喻两国关系,呼吁通过联合企业和研究网络维持联系。核心观点落脚在技术领域:中国需与欧美主要科技力量深度绑定,避免封闭体系。这番论述虽有数据支撑,如AI发展曲线和贸易中断案例,却忽略了历史脉络,让听众分外留意。 发言一出口,即刻在中美代表间激起涟漪。美方席位点头认可,欧洲听众交换观点,而中国团队则低调记录。消息传回国内,社交平台迅速发酵,网友以 meme 和表情包回应,热搜词条直线上升。尚达曼的逻辑基于多边主义理想,建议中美在健康与气候议题上重启学者交流,避免创新孤岛。但这建议在华人眼中,显得脱离现实:它假设合作天生对等,却未提那些单边封锁的疤痕。全球反应分化,亚洲媒体转载量激增,智库研讨会跟进讨论,凸显大国博弈的微妙张力。 美中科技摩擦并非空穴来风,早从2018年起,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逐步限制对华出口。2019年5月,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切断其获取高通芯片和谷歌服务的渠道。原本全球出货量第二的华为手机,一夜间供应链断裂,出货量暴跌超60%,从2019年的2.4亿台降至2020年的1.89亿台,企业濒临窒息。ASML高端光刻机禁售,高通基带芯片断供,这些举措表面是为“去风险”,实则重塑全球分工。欧美企业获短期利好,却也暴露供应链脆弱:谁来管中国企业的生存?这种“互相依靠”听来讽刺,实际是单向索取。中国别无选择,只能转向内生动力,加速本土研发投入。 芯片自主之路走得艰难却坚定。中芯国际作为龙头,早在2019年后就加码28纳米制程优化。到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达44.56亿美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飙升35.6%至3.21亿美元。产能利用率逼近90%,7纳米线体已小规模投产,预计2026年翻番。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营收22.09亿美元,毛利率虽受折旧拖累,但整体增长16.2%。这些数字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工程师日夜攻关的结果。手机、汽车芯片批量下线,避免了外部卡脖子风险。若当初听从“依靠”论调,如今家电和电动车产业仍捏在别人手里,价格波动随时牵动民生。这条路证明,自主不是对抗,而是自保的本能。 航天领域同样印证了这一逻辑。1998年国际空间站项目启动,16国联手,中国却被排除在外。2011年沃尔夫修正案更明令禁止中美太空合作,理由是技术扩散担忧。那时无人谈关联,中国团队转而自力更生,2011年发射天宫一号验证模块,逐步积累经验。到2022年,天宫空间站核心舱组装完成,总重近百吨,设计寿命至2030年后。2025年,站体运行稳定,已开展上百项科学实验,规划接待外籍宇航员。相比之下,国际空间站服役超25年,588个组件超期,舱段漏气频发,维修成本年年攀升。美国商业空间站接棒计划延至2028年,原2025年登月目标推后两年。这差距源于什么?不是中国封闭,而是被迫独立铸就的韧性。 高铁技术出口是另一个生动案例。中国起步时引进外资技术,如德国西门子和法国阿尔斯通的系统,但未止步于此。康尼机电专注车门模块,历经十年迭代,现掌握核心液压与密封工艺。产品销往40多个国家,包括德国和法国老牌市场,年出口额稳增。2024年订单覆盖东南亚和欧洲线路,营收贡献率超30%。这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消化吸收后的反哺。外资并未流失,2022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8.3%,总额占比达36.1%。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扩产,巴斯夫百亿欧元化工项目落地,这些合作基于对等条款,企业间协议逐条审核,确保互利而非依附。自主与开放并行,才是可持续路径。

0 阅读:71
纸上点将

纸上点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