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230万欧元,还在往上涨。 这就是荷兰跟咱们“脱钩”的代价,日结,概不赊账。 荷兰经济大臣最近赶紧找上中国,想聊聊安世半导体的事,之前荷兰不准这公司在中国扩产,现在自己顶不住了。 很多人可能忘了安世半导体的来头,这公司可不是普通企业——2020年闻泰科技花大价钱收购它时,可是中国半导体行业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拿下的是全球顶尖的分立与功率芯片IDM龙头,汽车半导体领域的关键玩家。更关键的是,这些年安世早把“心脏”扎在了中国:东莞工厂占了它全球80%的封测产能,四千多员工里九成五是本地人,珠三角的供应链当天就能配齐物料,全球每10个小型号半导体封装产品里,7个都出自这儿。荷兰当初敢下限制令,多半是被美国的“穿透规则”推着走,6月美荷官员会面时,甚至逼着要换掉中方CEO张学政才给豁免,算盘打得精极了。 他们没算到的是,供应链这东西从来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9月底荷兰刚冻结安世资产、罢免管理层,东莞工厂48小时就切换到本地系统,闻泰科技准时发薪,生产线一分钟没停。反倒是荷兰本土企业先慌了神:安世的晶圆供应一断,依赖它的荷兰设备商订单直接砍半,莱顿附近的一家封装材料厂上周已经开始裁员,老板在采访里骂骂咧咧,说“跟着政客发疯,饭碗都要砸了”。那230万欧元的日损失可不是瞎编的,算上安世给荷兰缴的企业所得税、上下游配套企业的营收下滑,再加上欧洲车企的索赔压力,数字还在往上跳。 更打脸的是,荷兰以为能靠“卡脖子”拿捏别人,反倒加速了咱们的国产替代。以前依赖进口的晶元减薄机、键合机,现在精度和速度都追上来了,13个核心环节全有突破,国产化率从28%冲到53%。华海清科的封装设备都卖进了越南市场,占了15%的份额,东南亚那些封装厂早就不盯着荷兰设备了。安世中国更硬气,直接发声明跟荷兰总部划清界限,宣布所有交易改用人民币结算——宝马、大众的芯片库存撑不过四周,博世换供应商要半年验证,谁也不敢赌生产线停工的代价。 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急着找中方通话时,嘴上说“兼顾各方利益”,心里比谁都清楚自己骑虎难下。这事儿根本不是“扩产与否”的问题,而是全球产业链早把中荷绑在了一起。安世过去五年给荷兰缴了1.3亿欧元税,研发投入涨了150%,现在却被当成地缘政治的棋子,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操作,连荷兰专家都看不下去,直言“不会盲目追随美国”。 说到底,荷兰的困境就是跟着美国搞“脱钩”的缩影:美国自己建晶圆厂成本比海外高70%,就拉着盟友一起限制别人,可欧洲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不是政客想砸就能砸的。现在安世的国际仲裁已经启动,中国的半导体设备出口还在涨,前10月出口额187亿美元,同比增57%。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用户10xxx25
它觉得屎好吃就让它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