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终会是地球大患,不是印度有多大实力,而是印度无节制的生育,现在印度至少15亿人,官方14亿,但是印度的统计,你晓得,准确性比买彩票中奖都难。 15亿人相当于4个美国、10个日本的人口加起来,这么多人挤在南亚那块地方,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吃饭问题。 这么多人要张嘴吃饭,先得看地里能长出多少粮。印度耕地面积倒是世界第一,有 1.8 亿公顷,比中国还多 4000 万公顷,恒河两岸的土地也确实肥沃,理论上能一年三熟。 可 2024 年粮食总产量才 3.3 亿吨,摊到 15 亿人头上,人均也就 232 公斤,还不到中国的一半 —— 咱们中国人均能到 493 公斤,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更要命的是,国际粮食安全线是人均 400 公斤,印度连一半都没到,这意味着就算粮食全部分匀了,老百姓也只能半饥半饱。 可现实是,印度的粮食连 “匀着吃” 都做不到。在 “印度粮仓” 旁遮普邦的赛德马加拉村,足球场那么大的空地上堆着成千上万袋小麦,风吹雨淋放了 5 年,早就发霉变质,当地人只能拿去喂鱼。 2025 年年初的数据显示,印度全国大米库存 3500 万吨,小麦库存 2800 万吨,远超安全警戒线,可北方邦的贫民窟里,40% 的家庭每天只能吃一顿饭,15% 的孩子因为饿肚子四肢发育迟缓。 一边是仓库里的粮食烂成渣,一边是穷人饿死在街头,这事儿想想都让人揪心。 更荒唐的是,印度还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2023 年大米出口占了全球 45%,巴斯马蒂香米源源不断卖到国外赚外汇,可国内却有 1.9 亿人处在 “严重饥饿” 状态,占了全球营养不良人口的四分之一。 这背后全是利益算计:印度前 10% 的地主占了 70% 的耕地,他们专种高附加值的出口大米,一斤能卖 5 美元,比给国人吃的普通大米贵 3 倍,自然不愿把粮食留给穷人。 政府也跟着推波助澜,农业补贴只给大地主,小农连灌溉用水都被上游截走,86% 的农户耕地还没两个篮球场大,种粮根本亏本,不少人只能弃耕。 有人说印度不是在搞 “绿色革命” 吗?可那革命早变了味。当年靠化肥农药堆出的产量,如今早就碰到了天花板,旁遮普邦的土地退化、地下水枯竭,产量增速早就掉下来了,还不如全国平均水平。 更惨的是小农,买化肥要借钱,卖粮价还抵不上成本,78.4% 的农户都背着债,不少人被逼得走投无路只能自杀。 旁遮普邦 90 年代的农民自杀率比全国高两倍多,1997 年一年就记录了 418 起,实际数字恐怕还得多得多。这些农民没了,地里的粮就更少,可人口还在疯涨,这不是恶性循环吗? 印度的粮食系统早就烂透了,腐败把最后一点希望都堵死了。政府高价收粮却没地方存,露天堆放的粮食一年要烂掉 600 万吨,损失 15 亿美元,可官员们根本不在乎 。 阿姆利则郊区的官员把腐烂的小麦和新鲜的掺在一起分给穷人,还有人直接把救济粮偷出去卖,涉案的官员一抓就是几百个。 更要命的是,因为人口数据不准,近 1 亿人被排除在粮食救济系统之外,连政府的补贴都拿不到,只能眼睁睁挨饿。 基础设施差更是雪上加霜。印度 31% 的农村家庭能用上自来水就不错了,比哈尔邦这样的农业大邦,连 5% 都不到。全国就 580 座大型水库,还大多年久失修,2023 年卡纳塔克邦一座水库溃决,直接淹了农田、毁了灌溉系统。 没有水利设施,雨季洪水白白流走,旱季田地干裂,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农民要花三分之一的收入雇车拉水,还是有 40% 的田地荒着。 收上来的粮食也运不出去,农产品损耗率高达 38%,马哈拉施特拉邦丰收的洋葱,因为冷储不够烂了 30 万吨,商贩宁愿倒进田里也不卖给穷人 —— 运输到贫民窟的成本比洋葱本身还贵。 现在印度人口还在以每年上千万的速度增长,联合国说本世纪 60 年代要冲到 17 亿峰值。可粮食产量呢?2024 年才增长 0.8%,根本追不上人口增速。 更可怕的是,印度还把粮食当 “武器”,2023 年突然禁止大米出口,直接让国际粮价涨了 15%,12 个非洲国家粮价飙升 30%,引发了抗议骚乱。 两个月后又取消禁令,搞得全球买家人心惶惶。这种朝令夕改的做法,不光砸了自己的招牌,更把全球粮食安全搅得一团糟。 想想看,15 亿人要是真没饭吃了,后果不堪设想。印度自己解决不了,难道不会向外转移矛盾?现在已经有邻国抱怨印度截流河流影响灌溉,将来为了抢粮食、抢资源,谁说得准会闹出什么事。 这可不是印度自己的事,全球粮食就那么多,印度人口失控,等于全世界都要为它的无节制生育买单。 所以说印度是地球大患,真不是夸大其词。它不是有多大本事能欺负谁,而是这无休无止涨起来的人口,像个不断膨胀的炸弹,而粮食问题就是那根引线。再不管住人口,再搞不好粮食分配,迟早要炸,到时候遭殃的可不只是印度人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