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经常晚上刷牙的人,患高血压、脑梗的风险要比其他人低 晚上刷牙只是为了清新口气、不烂牙?好多老人觉得这是多此一举,睡前犯懒就直接躺平,殊不知这不起眼的习惯,竟和高血压、脑梗扯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难道刷个牙还能护心脑血管?日本大阪大学的研究早就给出了答案,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65岁的张大爷就是个例子,血压高了五年多,吃着氨氯地平片也控制不稳,总说头晕脖子发紧。直到一次洗牙查出重度牙周炎,牙医提醒他重视夜间刷牙,坚持三个月后,血压竟慢慢稳定下来。这背后藏着口腔细菌的“破坏路径”,很多人直到发病都没察觉。 口腔里藏着700多种细菌,其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是个“狠角色”。晚上睡觉后唾液分泌减少,细菌没了“天敌”疯狂繁殖,要是不刷牙,这些细菌就会钻进牙龈伤口混入血液。身体免疫系统派兵围剿时,会释放出IL-6、TNF-α等促炎因子,这些“炮弹”会误伤血管内皮,让血管像老化的橡皮管一样变脆变硬。 血管一僵硬,血压自然居高不下。2024年《高血压杂志》的研究更直白:追踪3万人6年后发现,每天晚上刷牙的人,患高血压的概率下降了12%,而口腔卫生差的人风险足足上升23%。这些细菌还会“潜伏”在血管壁里,悄悄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给脑梗埋下隐患。 别以为脑梗离得远,口腔细菌可是重要推手。2023年《中华口腔医学杂志》指出,牙周病患者患脑卒中的风险比健康人高出两倍以上。这些细菌进入血液后,会让血液变粘稠,激活血小板形成血栓,一旦堵住脑血管,轻则偏瘫,重则危及生命。中老年朋友血管弹性本就差,再加上口腔炎症,简直是给身体装了“定时炸弹”。 更让人揪心的是,超过60%的人刷牙方法根本不对,只刷牙齿表面,牙缝和龈沟里的细菌还在兴风作浪。真正护心的刷牙得抓牢三个要点:用软毛牙刷搭配含氟牙膏,采用巴氏刷牙法刷到牙龈边缘,每次至少刷够2分钟。刷牙时牙龈出血别当“上火”,这是牙龈炎的信号,得及时看牙医。 光刷牙还不够,牙线是藏在抽屉里的“护心神器”。牙缝里的食物残渣靠牙刷根本清不干净,一天用一次牙线,能减少一半的菌斑堆积,比光用漱口水管用多了。还有人怕洗牙伤牙,其实正规超声波洁牙对牙釉质没伤害,每年洗一次牙,能把刷不掉的牙石清理干净,从源头减少细菌滋生。 饮食习惯也得跟上,糖是细菌的“口粮”,少吃甜食能从根本上减少细菌繁殖。吸烟的老人更要注意,烟草会破坏牙龈血液循环,让细菌更容易入侵血管。这些小事看似和血压、脑梗没关系,实则都是守护心脑血管的“辅助线”,缺一不可。 很多老人血压控制不好,总想着换药加量,却没留意自己的牙刷早就磨秃了头。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从来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晚上刷牙看似是小事,实则是在给血管“减负”,给心脏“减压”。这短短两分钟,比吃保健品来得实在多了。 说到底,健康从来藏在细节里。晚上刷牙不是负担,而是用最小的成本守护健康。别再为了省几分钟偷懒,坚持每晚认真刷牙,用好牙线,定期看牙医,这些习惯积累下来,就是对抗高血压、脑梗的“天然屏障”,比任何昂贵的补品都管用。
脑梗死,这个常常让人心生恐惧的词汇,已经成为了威胁我们健康的一个巨大隐患。根据统
【5评论】【6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