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老太无儿无女,考虑到自己年老,想让亲侄女给自己养老。双方口头协商,老太将

史叔温情 2025-10-31 17:11:11

上海,一老太无儿无女,考虑到自己年老,想让亲侄女给自己养老。双方口头协商,老太将自己的一套房产,和42.8万的存款,赠与侄女儿一家。侄女一家为老太养老送终。不料,房子存款到手后,侄女和老人仅同住了28天,就离开了老太再也不管了。老太起诉侄女一家,要求返还房子和存款。因无书面协议,侄女一家称:当时老人只要求在去世为她办理后事,自己善良才去照顾她,所以房子、存款不应返还。法院经过一审二审,判决令侄女儿一家意想不到。   “我把全部身家都给了你,你却只陪我二十八天?”王阿婆哭着说出这句话时,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用全部积蓄和房产换来的晚年依靠,竟短暂得如同做了一场梦。   这一切,都源于许多孤寡老人最大的恐惧:老无所依。王阿婆无儿无女,眼看着年纪越来越大,她思前想后,就将希望寄托在了亲侄女王女士一家身上。经过口头协商,一个看似双赢的方案达成了:王阿婆将自己名下的一套房产和42.8万元存款赠与侄女一家,而对方则负责为她“养老送终”。   “一家人,何必见外!”王阿婆觉得都是至亲,白纸黑字显得生分;侄女一家或许也真心觉得,照顾自家老人是天经地义。   在财产过户后,侄女一家搬来与王阿婆同住,但这段“亲情蜜月期”仅仅持续了二十八天。二十八天后,侄女一家就搬走了,从此对王阿婆不闻不问。   看着空荡冷清的房子,王阿婆试着给侄女打电话,不是被挂断,就是换来不耐烦的敷衍。有一次,她鼓起勇气上门,却连门都没能进去。积蓄没了,房子也没了,她连看病买药的钱都要向邻居借。   最让她绝望的是,曾经最亲的侄女如今竟对旁人说:“是她自己非要给的,我又没逼她。”走投无路的她,只能求助于法律。   “我只是善良才去照顾她,谁让她一直挑三拣四的,我又不是她亲闺女,当然不伺候了!”更让王阿婆心寒的是,他们声称,当初的约定只是要求“在老人去世后为她办理后事”,平时的照顾完全是出于善良。但试问,谁会用自己的全部家当,去交换一个“办理后事”的承诺?   于是,经过一审、二审,法院最终判决:撤销赠与,侄女一家必须返还房产和存款。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老人因为害怕孤独终老,从而轻信了某些亲戚的甜言蜜语,也有很多家庭因为“不好意思签协议”,而陷入了无尽的纠纷。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养儿防老是很自然的事情,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安排自己的晚年。有的选择“以房养老”,有的提前立下遗嘱,有的像王阿婆一样,用财产换取照顾的承诺。   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涉及重大财产和长期照顾的安排,一份权责清晰的书面协议不是冷漠,而是对双方最好的保护。它既能让老人清楚地知道自己将得到什么样的照顾,也能让承担照顾责任的人明确自己的义务范围。   毕竟,在亲情与利益的交织中,诚信比聪明更重要,责任比财富更珍贵。对于那些真心照顾老人的年轻人来说,无论有无财产赠与,他们都愿意尽孝;而对于那些只看重财产的人,即使签了最严密的协议,他们也总会找到推卸责任的理由。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对人。   信源: 澎湃新闻2025-10-29——孤老赠百万房产换“养老送终”,亲戚照顾一个月便搬离,法院判了   文│一阳 编辑│史叔

0 阅读:106
史叔温情

史叔温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