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首相斯霍夫在布鲁塞尔欧盟峰会上,因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中资企业,被各路媒体围堵,场面急转直下。 他嘴里还在重复那句“不是针对中国”,现场气氛紧张,很多记者嗅出不对劲。他还说是因为安世CEO管理不善,这个解释放在西方国家身上,有点滑稽吧? 要弄清楚这场风波的来龙去脉,得先看看安世半导体的分量。这家源自恩智浦的半导体企业,是全球顶尖的分立器件供应商,在汽车半导体领域更是占据重要地位,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达19%,特斯拉、大众等车企都是其核心客户。 2018年,中国闻泰科技通过收购成为安世半导体的控股股东,此后几年投入超百亿元进行技术升级,2024年安世半导体营收同比增长22%,净利润增幅达35%,这样的业绩表现,很难和“管理不善”扯上关系。 荷兰经济事务部此前发布的企业监管报告中,也从未提及安世存在经营风险,反而将其列为“关键技术企业”重点关注。 荷兰政府此次接管的操作也颇为蹊跷。根据荷兰《外国投资审查法案》,只有涉及“国家安全”的企业收购才会被干预,而安世半导体的主要产品是二极管、晶体管等基础器件,并非敏感的先进制程芯片。 更耐人寻味的是,接管公告发布前一周,欧盟刚刚更新了“关键技术清单”,将半导体分立器件纳入其中,这一时间上的巧合,让不少人怀疑此举是在配合欧盟的对华技术管控战略。 有欧盟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斯霍夫在峰会前曾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私下沟通,讨论“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投资审查”的议题,而安世半导体正是被提及的案例之一。 面对舆论质疑,荷兰政府的解释始终站不住脚。如果真的是“管理不善”,按照市场惯例,完全可以通过董事会改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解决,而非由政府直接强行接管。 这种越过市场机制的行政干预,与西方国家一直标榜的“自由市场”原则背道而驰。闻泰科技随后发布声明称,荷兰政府的决定“缺乏事实依据和法律支撑”,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中国商务部也表示,将密切关注事件进展,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这场风波背后,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博弈加剧。近年来,欧美国家纷纷加强对半导体领域的投资审查,试图在技术上构建“小院高墙”。 但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化程度极高,安世半导体的供应链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荷兰政府的强行接管,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据半导体行业分析机构Gartner预测,若安世半导体的生产和交付出现中断,全球汽车半导体供应链缺口可能扩大5%-8%,直接影响车企的产能规划。 对于斯霍夫而言,这场围堵或许只是开始。如何在维护所谓“国家安全”与遵守市场规则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回应中国企业和国际社会的质疑,都是他需要面对的难题。 而对于全球产业链来说,这样的行政干预无疑会增加不确定性,毕竟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靠“单边行动”和“牵强解释”解决问题,最终只会损害各方利益。 官方信源:安世半导体2024年年度财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