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被我猜中了! 巴西突然宣布了! 10月30日,巴西对来自东方大国的无纺布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调查范围包括口罩、纸尿裤等日常生活用品,克重范围为7克/平方米至150克/平方米。 别光看这纸调查通知说得冠冕堂皇,背后藏着的全是贸易保护的算计,最苦的还是那些扎扎实实干出口的中国企业。浙江义乌有家做无纺布口罩的厂子,老板老李昨天还在朋友圈晒巴西客户的返单截图,今天就对着邮箱里的调查公告发愣——他们2023年为了敲开巴西市场,光产品认证就花了小十万,生产线特意调整成符合当地环保标准的款式,现在仓库里还堆着刚赶工出来的80吨货,一旦被课重税,这些货就得砸手里。 老李的遭遇不是个例。数据摆在那儿,中国是全球无纺布生产第一大国,2024年对巴西出口量就达12.2万吨,占我们出口份额的8.5%,巴西更是稳居中国第三大买家位置,年采购额超十亿美元。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像老李这样的企业,靠着供应链完善、成本控制精准才做出的性价比,哪是什么“倾销”?巴西自己心里门儿清,本土无纺布产量连市场需求的三成也撑不起来,日常用的口罩、纸尿裤大多靠进口,现在搞反倾销,说白了就是本土企业竞争不过,想靠加税把中国产品挤出市场。 更讽刺的是贸易里的双重标准。巴西去年光是对华出口大豆、玉米这些农产品,就赚走了超1200亿美元,咱们从来没拿反倾销说事儿。可巴西倒好,今年以来对着中国商品频频出手,从平轧钢板、聚酯纤维织物到耐火材料,反倾销调查一个接一个,套路都不带换的——先拿“价格低”当由头,再找个第三国当“替代国”算所谓的“正常价值”,完全回避中国企业的真实竞争优势。就拿这次无纺布来说,涉案产品从民生用品覆盖到工业材料,克重区间卡得死死的,摆明了就是要精准打击中国出口的主力品类。 最让企业头疼的是应诉的时间压力。巴西要求出口商30天内通过官方系统提交问卷,逾期基本等于放弃资格,不少中小企业连专业的法务团队都没有,光是整理近三年的出口单据、成本核算表就得熬夜加班。更要命的是潜在的税额,一旦裁定倾销,每公斤要加征0.69至4.81美元的关税,这笔钱直接让产品失去价格优势,要么退出市场,要么赔本赚吆喝,怎么选都是亏。 有人说这是巴西的“报复”,其实根本没必要。中巴贸易从来都是互补的,我们需要他们的农产品,他们依赖我们的工业制品,真把这条路走窄了,受损的是双方。现在已经有企业在想办法破局,比如转到东南亚建厂、提前在巴西囤货,可这些都需要时间和成本,哪有正常贸易来得踏实?WTO反倾销协议明明规定,得同时满足“存在倾销”“造成损害”“有因果关系”三个条件才能调查,巴西连本土产业的实际损害证据都没摆全,就急着出手,这吃相未免太难看。 贸易不是零和博弈,靠保护罩养不出能打的产业。中国企业的优势是拼出来的,不是靠低价“抢”来的;巴西市场的活力,也该来自公平竞争,而非行政干预。那些藏在调查公告背后的算计,最终只会反噬自身的市场信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果然,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阿根廷笑称“感谢巴西的助攻”[捂脸哭]当巴西大豆](http://image.uczzd.cn/1592407693849225081.jpg?id=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