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哭了!这才是把身心献给教育的人。 一个小姑娘坐动车途中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

名城探寻 2025-10-31 09:00:49

看哭了!这才是把身心献给教育的人。 一个小姑娘坐动车途中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到了饭点,老人拿出一个电饭煲内胆,里面是早已经没有热气的米饭。后来得知,老人是一名山区支教老师,进城是为了给孩子们买书,他说能省则省,多留点钱给孩子们买书! 小姑娘听着就红了眼,忍不住问老人:“您年纪这么大了,怎么不买点热饭吃?凉的对胃不好。” 老人摆摆手,声音有点哑,指了指脚边的皮箱:“热饭贵啊,动车上一份盒饭三十五,我这一锅米饭才几块钱,省下来的钱,能多给孩子们买两本练习册。” 皮箱拉链处磨得发亮,拉开一点缝隙,能看到里面叠得整整齐齐的课本,还有几包用塑料袋裹好的感冒药——老人说,山区冬天冷,孩子们走山路容易冻感冒,每次进城都要顺便带点药回去,这些药钱也是从伙食费里挤出来的。 老人叫陈守义,在山区教了38年书。年轻时他从师范学校毕业,本来分配到县城小学,听说山深处的岩背村没老师,孩子们到了上学年纪还在家放牛,他揣着简单的行李就去了。 去的时候村里只有一间漏风的土坯房当教室,黑板是用墨汁刷的木板,孩子们自带的桌椅高矮不一。 他本来想着待两年,等村里有了新老师就走,可看到孩子们睁着大眼睛问“老师,太阳为什么会落山”,看到有孩子走两小时山路来上课,鞋底子磨破了还攥着皱巴巴的作业本,他就再也挪不开脚。这一待,就是快四十年。 现在的学校比以前好点,盖了砖房,可还是缺书。孩子们除了课本,几乎没见过课外书,有次他带了本童话书去,孩子们围着看了整整一周,连最调皮的男孩都看得入了迷。从那以后,他每个学期都要进城一次,背着空皮箱来,装满书本回去。 为了多买几本书,他每次都尽量压缩开支:不住旅馆,在书店角落凑合一晚;不坐出租车,再远的路都靠步行;吃饭更是省,提前在家煮好米饭,带点咸菜,就是几天的伙食。 有人问他图什么,工资不高,还把自己的钱贴进去。 老人说,他每个月工资四千多,除了留几百块当生活费,剩下的都用来给孩子买文具、付杂费——有的孩子家里穷,交不起几十块的教辅费,他就悄悄补上;有的孩子衣服破了,他就趁进城时买件便宜的外套带回去。 他自己的衣服穿了十几年,袖口磨破了就缝一缝,皮箱是前几年退休的老同事送的,虽然旧,却被他擦得干干净净,因为里面装的都是给孩子的东西,不能脏。 这次进城,他列了一张长长的书单,记着每个孩子的心愿:三年级的小花想要一本带图画的动物百科,五年级的小杰喜欢科幻故事,还有几个孩子想要作文书,说想学会写文章,以后把山里的风景写下来。 为了买齐这些书,他跑了三家书店,对比了好几家的价格,最后在一家旧书店淘到几本打折的课外书,省下的钱又多买了两套算术练习册。 “孩子们做题认真,练习册用得快,多带点回去,免得不够用。”老人说这话时,眼里亮闪闪的,完全不像刚才吃凉米饭时那样疲惫。 把身心献给教育,从不是喊出来的口号,是陈守义这样的老师,用四十年的时光,把自己熬成了头发花白的老人;是他每次进城时,揣着凉米饭却想着孩子书本的坚持; 是他皮箱里,永远装着比自己生活用品更重要的课本和药品。他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却用最平凡的行动,把知识的种子种进了山区孩子的心里,让那些孩子有了走出大山的希望。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67
名城探寻

名城探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