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夫妻三年旅美,舒适圈成牢笼,家在别处才踏实 他们不是移民身份,也不是旅行游

痴梦还 2025-10-31 08:51:24

中年夫妻三年旅美,舒适圈成牢笼,家在别处才踏实 他们不是移民身份,也不是旅行游客,只是一对中国父母,每年飞往美国住上几个月,因为这对父母的子女在硅谷工作生活,从2023年起,连续三年都这样往返,这不是为了体验异国生活,而是被家庭责任推着往前走,子女那边需要有人帮忙照顾孩子、准备饭菜、处理杂事,他们就一次次踏上旅程。 在美国生活的时间长了,慢慢意识到这里的发展状态不是通常所说的那种“发达”,而是显得很慢,这里的机场设施看起来旧了,高速公路也常有坑洼不平的地方,修建水平明显比国内差了一截,日常买东西更让人头疼,周围没有便利店,也没有步行街,想买瓶酱油都得靠网购,等上好几天才能拿到,每到周日,人们就得开车去沃尔玛大采购,一次性买足一周要用的东西,这种生活方式不像是在享受,反倒成了一件必须完成的任务。 住的地方空荡荡得让人害怕,房子很大,邻居很少,晚上连狗叫声都听不到,在国内时,我下楼就能买到菜,出门散步常常遇到认识的人,在这里却找不到人说话,这已经不是寂寞,而是彻底的孤独,一个人站在阳台上,看着对面房子的灯光亮着,但始终没有人出来打招呼,那种过分的安静,反倒让心里觉得发慌。 吃饭这件事让人发愁,中餐馆几乎看不见,点外卖价格高味道差,麦当劳和汉堡吃多了胃里觉得空荡荡的,连酱油都得从淘宝买寄过来,快递得等上十来天,语言也不顺畅,就算英语说得流利也没用,导航出错、医院挂号、路上问路全得靠比划手势,有时候心里着急直冒汗,对方还一脸不明白的样子,不是他们理解能力有问题,而是这里的各种流程本来就没有为外国人考虑过。 虽然安全方面没出过事,但心里总是不踏实,新闻里天天报道枪击案件,孩子上学要绕开几个特定街区,去超市停车也得挑地方停,一听见警笛声第一反应是躲开,不是担心犯罪本身,而是害怕那种说不清的危险,在国内时虽然环境嘈杂,可走在街上心里觉得安稳,那种安心感不是法律带来的,是长久习惯养成的。 科技发达的地方,日常生活反而显得原始,人们还在用卡支付,社区通知要靠贴纸条,看病也得打电话预约,孩子们在硅谷编写代码,父母们却在家里对着传真机发愁,这不是他们跟不上时代,而是这个系统根本没考虑到这些人的存在,他们在网上看到《艾米丽在巴黎》,觉得那才是真正的美国生活,可自己住的地方,连个像样的咖啡店都找不到几家。 这些人没有责怪美国,也没有称赞中国,只是慢慢明白过来,自己的生活圈子到底在哪里,舒坦不在于房子有多大,也不在于工资有多高,而是看楼下有没有小卖部,邻居会不会打招呼,早上能不能见到跳广场舞的人,过去这几年,他们不是在学着适应美国,而是在一步步确认,家并不在地图上那个位置,家在熟悉的人和熟悉的节奏里。 每次回到家乡,这对夫妇第一件事就是走去菜市场,闻着那些饭菜香味,听着人们讨价还价的声音,心里才觉得安稳,这不是故意做作,而是身体早就记住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在美国的那些日子,就像在演别人的故事,就算演得再像,那也不是自己的路。

0 阅读:33
痴梦还

痴梦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