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希望摆脱中国对关键矿产的控制,它能承受得起吗?】(政治报)在地缘政治风暴之

理性闲谈天下事 2025-10-30 15:49:40

【欧盟希望摆脱中国对关键矿产的控制,它能承受得起吗?】

(政治报)在地缘政治风暴之中,布鲁塞尔正争分夺秒地制定一项新计划,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实现欧洲所谓关键原材料(如锂和铜)供应多元化,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问题在于:我们以前就经历过这种情况。迄今为止,欧盟委员会对其新计划的细节鲜有透露,仅表示将涉及联合采购、储备、资源回收和建立新的伙伴关系。而早在两年前,欧盟委员会就在其首个相关倡议——《关键原材料法》中探讨过这些措施。

由于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北京本月扩大并收紧了对稀土和其他关键矿产的出口管制,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被迫采取行动。欧洲首当其冲——中国占欧盟17种稀土供应量的99%,以及稀土永磁体供应量的98% 。

新的“RESourceEU”计划预计将遵循与REPowerEU计划类似的模式。根据REPowerEU计划,欧盟委员会在2022年提议投资2250亿欧元,以实现能源供应路线多元化。

这让欧洲工业界大胆地寄希望于布鲁塞尔方面,希望他们不仅能重启一项旧倡议,还能着手解决欧盟矿产供应链多元化面临的主要障碍,这些矿产资源涵盖从可再生能源到国防应用等各个领域。其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是缺乏资金支持欧盟内外的新采矿、加工和制造项目。

“这一切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游说团体 Euromines 的副总经理 Florian Anderhuber 说。

他补充说:“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大的推动力,而不仅仅局限于《关键原材料法》的实施。如果这只是给那些已经在研发中的项目贴上一个标签,那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北京已经一再表明,它毫不犹豫地将经济依赖性武器化。

关键问题是,这一次,欧盟是否会像当年试图打破其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长达数十年的依赖时那样,面临足够大的压力,从而调动智力和资源。

冯德莱恩上周末宣布这项倡议时表示:“欧洲不能再用同样的方式做事了。 ”

“我们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才吸取了这一教训;我们不会再用关键材料重蹈覆辙。因此,现在是时候加快步伐,采取必要的行动了。”

眼下,欧盟希望在周五于布鲁塞尔举行的会谈中说服来访的中国代表团加快对其主要原材料进口国的出口审批。与此同时,七国集团(G7)的能源和环境部长计划于周四和周五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演练,探讨如何降低其矿产供应链的风险。

——钱,钱,钱

当欧盟委员会公布其首个旨在打破对中国过度依赖的宏伟计划——《关键原材料法案》(CRMA) ——时,行业领袖和分析师大多抱怨一件事:缺乏资金支持。

“资金一直是欧洲原材料发展议程的真正瓶颈,”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政策研究员托比亚斯·格尔克表示。“采矿、加工、回收和储备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专家警告说,如果欧盟不能释放更多资源,就必然无法实现《资源管理协议》(CRMA)中设定的目标,即到本十年末,从欧盟开采至少占其年度特定矿产消费量 10% 的矿产,并且某些原材料来自单一国家的份额不得超过 65%。

这是一个艰巨的目标——尤其是在稀土领域,北京几十年来已经建立了事实上的垄断地位。尽管欧盟委员会已选定欧盟内外的一些战略项目,这些项目有望加快审批速度,缩短通常需要10到15年才能投产的周期,但这些努力尚未取得成效。

欧洲能源安全倡议组织在一份新报告中指出,“为了资助此类项目,欧盟下一份预算必须提供大量专项[关键原材料]资金,金融机构必须部署创新的去风险化和融资工具”,并呼吁建立“永久性的欧洲矿产投资网络”。

REPowerEU计划——一揽子文件,包括法律文件、建议、指导方针和战略——主要由欧盟疫情恢复计划剩余的贷款提供资金。

同样,欧洲议会议员希尔德加德·本特勒表示,RESourceEU 必须成为“有真正资金支持的资源战略”,她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关键矿产领域的研究。

“这就需要一个欧洲原材料基金,以几个成员国的成功机制为蓝本,来支持从开采到回收利用的整个价值链上的战略项目,”德国基督教民主党人表示。

——那会花费不少钱

这不仅仅是砸钱解决问题的问题:欧盟委员会急于推出其计划,这让人怀疑该计划能否满足高度复杂的市场需求,同时也让人担心环境保护措施会被忽视。

“只要欧洲工业能够从中国购买更便宜的原材料,其他生产商就没有机会,”格尔克警告说。

一位加拿大高级政府官员表示,七国集团部长将在多伦多启动一项新的“关键矿产生产联盟”(CMPA),这是一项由加拿大主导的倡议,旨在确保“透明、民主和对环境负责的关键矿产”,并打击供应链的市场操纵行为。

这意味着要建立所谓的基于标准的市场,这些市场受到严格监管,旨在保护按照既定的环境和社会标准负责任地生产的关键矿产。该市场将设定价格下限,而其他地方生产的矿产——价格较低但标准也较低——则将被征收关税。

除了直接的资金问题外,欧盟及其周边地区采矿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高昂的社会成本。由于当地民众通常出于环境和社会方面的担忧而抵制新矿项目,这往往是新项目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投资者往往不愿将资金投入到可能很快失败的项目中。

“欧盟选择地缘政治权宜之计而非人权和生态完整性,为了一个既不可持续也不公正的战略而牺牲一线社区,而不是建立一个持久的、基于价值观的自主权,投资于系统性的循环经济和基于权利的伙伴关系,”欧洲环境局(一个非政府组织)原材料和资源正义高级政策官员迭戈·马林说。

0 阅读:0
理性闲谈天下事

理性闲谈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