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到底厉害在哪?当官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当官了能发财三次,他凭什么?范蠡“告别”越王勾践后发了三次财,因为他的身上具备许多生意人都没有的品质,这才成就了自己。 范蠡是为越王勾践献计战胜吴国的大功臣,但是勾践在实施计策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忍辱负重的态度也把范蠡给震惊到了。 在勾践成功灭掉吴国之后,范蠡就知道,自己和越王勾践的这段君臣之情算是走到头了,如果他不及时离开越国的话,那他恐怕也要倒大霉了。 所以,在功成名就之后,范蠡干脆离开了越国,过起了风风火火的江湖生活,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再次展现出了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很快他就发了三次财。 根据《史记·货殖列传》中的记载显示,范蠡先生和儿子们一路跑到了齐国,然后他们就在海边安顿了下来,靠着卖一些海边的产品,范蠡就轻轻松松地发了财。 按道理来说,这个时候的范蠡就应该老老实实地当一个富家翁了,但范蠡显然不是一个能够安于现状的人。 有齐国人听说了他的贤能,想要征召他入朝为官,他早就已经见识过庙堂的黑暗和斗争了,为了避免给自己招来麻烦,范蠡便将所有的家财散给了附近的乡亲们,自己带着孩子们搬到别的地方去住了。 后来,范蠡他们跑到了今天山东的定陶一带,他也给自己改名叫陶朱公。 当时定陶一带非常繁华,是附近几个地区的商业中心,范蠡就仔细观察了当地的市场供需关系,然后按照这些关系适当地做买卖,没过多久,他就又一次富了起来。 等到范蠡手中的财富积攒到一定程度之后,他再一次选择把自己手中的钱财全部送给附近的穷人。 然后,他便又一次带着儿子搬了家,自此以后,定陶一带就流传起了关于陶朱公的传说。范蠡成为了许多商人眼里的祖师爷。 在此之后,范蠡又靠着同样的商业智慧,第三次成为了富翁,相信当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以后,他早就已经将金钱看得很淡了,因为对于他来说,获得金钱其实并不困难,做生意这件事情也早就已经失去了挑战性。 司马迁在《史记》当中对范蠡的所作所为大加赞赏,但细心的人会发现,范蠡的身上有一种非常宝贵的品质,那就是他舍得散财。 虽然他是一个商人,他并不是一个视财如命的商人,正是因为这样范蠡才能够做出很多有个性的事情,他也才能获得后人的尊重和敬仰。 今天的很多商人只看到了范蠡成功的故事,却没有好好学习范蠡成功的经验,这个世界上的生意向来是讲究有舍有得的,但是,很少有商人能够像范蠡一样舍得散财,换取更多的发展机会。 因此,范蠡身上最值得敬佩的其实就是他懂进退、明是非的大智慧,有了这种大智慧之后,无论是在政坛还是在商场,他都能成为最吃得开的那个人,“陶朱公”这个称号只是代表了他人生当中的一个片段罢了。 参考资料: 《范蠡世系、出生年及早年生平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