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逛南厍 二十多年前很多次去南厍,都是饭局。 应酬一般都为晚餐,下班后赶过

炜罡 2025-10-30 11:18:13

(原创)逛南厍 二十多年前很多次去南厍,都是饭局。 应酬一般都为晚餐,下班后赶过去。去那,主要是那有说是正宗的太湖野味,还有野鸭。 那时的鸭鸭浜有两家饭店,都去品尝过,两家的菜都差不多,太湖水产多就多点太湖水产品,若东西少就吃点其他的,再加些附近农民现拔的蔬菜,鸭鸭是每次去都是必点的。 原来太湖野鸭是靠枪打,现在野鸭浜的野鸭是人工饲养,味虽与野外的有点差别,但是吃起来没有铁珠咯牙之忧。 由于都是傍晚去,到了就直奔餐厅,这南厍古村落是从未光顾。 一直听说南厍古村很好很古,也很原始,所以总想去看看。 有次盛泽出差回来,也正好安排了当晚饭局,关照司机,早点回去,直奔南厍,要去参观古村风貌。 那时南厍还没有完全开发,除了原始,还有点破落的感觉。 南厍不大,用当地说法:撒泡尿的时间就转完了。 这有点夸张,人尿不行,至少是要牛尿。 古村落古迹不多,旧迹倒是有很多。向坐在石条上的长者打听。 老汉听说是来探访古镇的,开口介绍:南厍直通太湖,所以湖鲜刮刮叫,村里有两座古桥,两面左右各有对联,还介绍南厍民风民俗等等。 我看时间不早,谢了长者。席间才知这位长者是村志撰稿人。 昨天,有几位“大家”相约,再去南厍。 出游还是得跟行家,这次收获颇多,虽说南厍无古迹,但毕竟也曾是美丽姑娘,现在重建后,还是有点徐娘重饰,风韵还有。 桥是真古,得先看,哪怕是走几趟回头路。 “大家”拍了桥两侧对联相片,又向大伙解释了对联意思。 再走,见一排门板的小廊,好久不见,也觉新意。 廊前有一家理发店,说是近百年老店,可参观可理发。 进去,老板热情招呼:坐,吃茶。老板娘拿出暖水瓶,也是热情招呼。 我们不理发,难道要收开水钱? 想多了。 老夫妻两儿子事业有成,都在外面发展,他们是闲着无事,操操旧业,消磨时光。 闲聊中才知道,两老均是八十有三,同年。开店备水,只要有客进来,免费加水。 谢谢!谢谢了! “大家”看到了一已破损的理发椅,告诉说:这是民国的物件,转头又说:理发这行业是引进西方刀具最多的行业。又问:阿晓得过去中国人阿“剃头”(吴语:理发)? 古人不剃头,讲究毛发为父母所赐,不得损伤,所以古人都蓄须发。 只有和尚尼姑可削发,注意是削,削者用刀,至于其他工具均为西洋泊来之物。 逛南厍,真古迹仅为两桥,其他已找不出古。 要想开发南厍,吸引游人,不妨在旧上做做文章,也可借太湖之名,弄点花头噱头。 单凭现在这些,留不住客,游不开景,尽管是风韵还有,但懂者甚少矣。 202510301000

0 阅读:0
炜罡

炜罡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