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乌克兰突然宣布了 10月29日,乌克兰需要40亿立方米天然气才能过冬。这是乌克兰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老板科列茨基28日在基辅说的。他还透露,俄军当天又袭击了波尔塔瓦州的天然气设施。这已经是10月以来第七次了。 波尔塔瓦州的天然气设施冒着浓烟,工人们连夜抢修。这场景太熟悉了。十月以来同样的事情发生了七次。科列茨基站在基辅的记者面前,他的表情很疲惫。 乌克兰人面临一个残酷的冬天。家里可能没有暖气。厨房可能打不着火。这一切不是因为天然气枯竭,而是因为导弹袭击。 这些设施根本没有军事价值。俄罗斯人很清楚他们在打什么。学校医院工厂都需要这些能源。战争不再局限于战场。 乌克兰原本储备了132亿立方米天然气。本来够用。现在不行了。连续七轮空袭彻底改变了局面。 40亿立方米天然气需要19亿美元。这不是小数目。乌克兰政府已经从预算里拨出8.4亿格里夫纳。相当于2亿美元。 挪威给了1亿美元援助。美国斯洛伐克也在谈合作。但钱还是不够。泽连斯基说必要时能筹到20亿美元。 娜夫塔兹公司很无奈。他们的生产目标完不成了。二月那次袭击让产量掉了一半。九月刚恢复。十月又回到原点。 2025年产量可能减少三分之一。这不是数字游戏。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温暖。 乌克兰已经开始从地下储气库抽气。比原计划提前很多。储备消耗速度超出预期。 这些袭击是精心策划的。就是要让乌克兰人挨冻。能源设施变成战场。平民成为目标。 科列茨基感谢现场抢修的工人们。他们在导弹威胁下工作。零度气温里徒手修复设备。 国际援助像创可贴。能止血但治不了病。乌克兰需要的是彻底的安全保障。不是永远依赖进口天然气。 欧洲也在关注。乌克兰的今天可能是别人的明天。能源安全变得如此脆弱。 40亿立方米天然气能撑过冬天吗?没人敢保证。如果袭击继续,这个数字还会增加。恶性循环看不到尽头。 乌克兰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保暖妙招。政府发布节能指南。战争让普通人变成生存专家。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