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宣布了 10月28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与到访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会晤后,正式宣布了总额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机制的首批潜在项目清单,涵盖核能、人工智能及关键矿产等21个战略项目,软银、东芝等日企参与其中,单笔投资最高达千亿美元。 核电项目在这份清单里唱了主角。西屋电气联手三菱重工等日企,计划投入近1000亿美元建造AP1000核反应堆和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日立GE能源的另一个核能项目规模同样瞄准千亿美元。这可不是普通的商业投资,美国铀矿股和核电股应声大涨,NuScale单日涨幅逼近12%,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投下了信任票。 软银的野心转向了电力基础设施开发,一个项目就价值250亿美元。松下准备建设能源存储系统,开利公司则提供热冷却方案。这些布局看似分散,实则共同织就一张覆盖AI算力和未来能源的大网。 名单上21个项目的总投资规模超过4000亿美元,但这笔巨款的支配权牢牢握在美国手中。根据协议,美国设立了两层筛选机制:先由美日联合委员会初选,再交由全美方组成的投资委员会终审,总统拥有最终决定权。日本经产大臣赤泽阳晟说得委婉:“要发展对两国都有利的项目”,而潜台词很明确——若日方未能为特朗普选定的项目注资,美国将恢复对日本商品的高关税。 这笔投资与7月达成的美日贸易协议直接挂钩。当时美国将日本汽车关税从27.5%降至15%,而如今日本车企仍在承受关税压力。今年4月至9月,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额暴跌22.7%,八大车企中四家在美销量下滑。用投资换市场,成了日本无奈的选择。 特朗普在横须贺港的航空母舰甲板上,毫不掩饰对这笔投资的欢迎。他特别提到丰田将在美国新建工厂,投资额超过100亿美元。不过有趣的是,这家汽车巨头并未出现在官方清单里,这让人好奇谈判桌下还有多少未公开的约定。 日本国内的分析师们难掩忧虑,如此庞大的投资能否给日本带来相应回报?当美国商部长卢特尼克对齐聚一堂的日企高管说“你们就是核心,是基础”时,这话听着鼓舞人心,却也让人心生警惕。 从半导体到关键矿产,从造船到量子计算,这5500亿美元买来的不仅是贸易优惠,更是日本在全球化退潮时代的保险单。当特朗普宣称美日正在寻求提高联合造船能力,并呼吁日本承担更多驻日美军费用时,这笔交易的地缘政治色彩愈发浓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