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总工程师作了题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的学术报告。中共中央办公厅、

吴锡康看文化 2025-10-29 18:18:11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总工程师作了题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的学术报告。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了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众所周知,我国文博资源丰厚:56处世界文化遗产,6000多座博物馆,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珍贵文物……这些星散在广阔大地上、绵延于岁月长河中的“国之瑰宝”,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物质载体,正为中华儿女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要让国人认识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国的文物种类繁多,近几年国家层面把文物保护与传承提到了政治高度,大家才开始普遍关注。 日本人当年在云冈石窟待了整整八年,并做了《云冈石窟考古调查报告》。这可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RWA虚拟现实乘风而至。

然而,文博行业的发展存在切实的痛点问题。首先是文物的不可再生性,文物非可逆,迟早有一天会消亡,文物的数据化保护正是亟待全面覆盖的必选课题。其次是发展的不均衡性,大多数的国之重宝,比如故宫、敦煌,比如各个省级以上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们的保护和创新发展,备受瞩目,就连数字藏品这种新生业态,也基本是围绕着这些金字塔顶端的文博资源来做工作,反观其他一些二级三级的以及没有定级的文物,往往是尘封在冰冷的库房里,不见天日。最后是资金的不匹配。每年国家都会下拨专项经费,用于文物的保护和发展,但无奈基数太大,分到各个文博单位,尤其是一些中小文博单位,可支配的资金非常有限,不足以支撑文物的快速创新发展。

文物艺术品数据化的出现能够解决艺术品收藏真假难辨导致的赝品众多和定价主观这两大顽疾。相比于传统的艺术藏品,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藏品可以实现线上权属的存证确权,且不可篡改,降低了藏品确真确权的成本。同时,数据藏品的可追溯性使得藏品的权益能够得到保障,能够获得永久收益。

未来几年,文物艺术品RWA数据化作为文化创新载体,或将借助数字化、区块链等技术,不断拓展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边界和受众群体,成为文化数字化领域的中坚力量。

0 阅读:0
吴锡康看文化

吴锡康看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