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严肃地提出,“一定要在我们这一代人还在的时候,把毛主席的功过敲定,一锤子敲定

沈言论世界 2025-10-29 17:05:35

陈云严肃地提出,“一定要在我们这一代人还在的时候,把毛主席的功过敲定,一锤子敲定,一点一点讲清楚 。这样,党的思想才会统一,人民的思想才会统一 。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将来就可能出赫鲁晓夫,不但会把毛主席否定,而且会把我们这些做含糊笼统决议的人加以否定 。因此,必须对这个问题讲得很透彻 。” 陈云此话的背景,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计划经济向市场机制转型的剧烈变动期。   这个时期的思想解放,必须建立在对历史问题有基本共识的基础之上。毛主席作为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历史地位如果长期模糊不清,势必造成政治上的不稳定和思想上的混乱。   陈云所说的“党的思想才会统一,人民的思想才会统一”,其实是对整个党和国家治理能力的关切。   如果基本的历史评价没有共识,在政策执行上就会产生分歧,在舆论导向上也会出现裂缝,从而对国家整体战略目标产生干扰。   他还特别提到“将来就可能出赫鲁晓夫”,这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教训的深刻警醒。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对斯大林进行了全盘否定,结果是苏联党内思想混乱,对外威信受损,整个国际共产主义阵营陷入动荡。   陈云提出这一点,正是担忧如果毛主席的历史功过处理不当,未来某一天中国也可能出现类似后果,不仅毛主席会被全盘否定,甚至当年参与决策、起草历史决议的党内同志也可能被一并质疑。这种“历史反噬”的风险,是陈云决意要避免的。   1981年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这份决议对毛主席作出了历史性的科学评价,既充分肯定了其在革命战争和建国时期的巨大功绩,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其在“文化大革命”等问题上的错误,明确了错误应由其本人负责。   这种评价不是简单的算账,而是对历史的深度还原和理性解剖。它既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也为改革开放扫清了思想障碍,是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陈云的这种历史清醒,体现出老一辈革命家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怀。他并没有回避毛主席的错误,也没有因个人感情而对历史失焦,而是站在全党全国的高度,要求对历史做出负责任的交代。   不是为了“平反”,也不是为了“定性”,而是为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历史不是死的,它会以无数种方式影响当下。对毛主席的功过评价,不只是为了写进教材的段落,也不是为了应付外部的质疑,而是决定我们如何看待权力、如何处理领袖与集体、如何在历史中寻找经验与教训的根本课题。   陈云的这一番话,其实也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历史的敲锤,不是为了盖棺定论,而是为了让未来的路走得更稳、更清晰。   如今看来,1981年的历史决议,不仅完成了一次党内思想的统一,更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上树立了一个范式:即使是最伟大的领袖,也可以被理性地讨论和评价;即使是最复杂的历史,也可以被组织机制所梳理。   陈云的话留给我们的,不只是一个历史节点的注脚,更是一种政治智慧的传承。在面对复杂历史问题时,不逃避、不粉饰、不神化、不妖魔化,而是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处理,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基本方法论。   也正是这种方法,让我们在经历风雨之后,依然能够保持政治清醒、理论自信、道路坚定。   素材来源:王玉贵著作 《毛泽东与陈云》

0 阅读:4239

评论列表

五仁姬

五仁姬

77
2025-10-29 22:39

只有人民才会讲清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法讲清楚毛主席!历史和人民会持续证明毛主席的伟大和正确!

猜你喜欢

沈言论世界

沈言论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