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特朗普又宣布了 10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驻日美军航母上宣布:丰田汽车要在美国好几个州同时盖新厂,一口气砸下去的钱“超过一百亿美元”。 这笔钱真的很多。但它不只是钱。丰田现在很着急。他们必须在美国花这么多钱。 特朗普说的这一天。丰田董事长丰田章男也在同一天说了别的事。他可能要把美国工厂造的汽车卖回日本。这很奇怪。从美国进口汽车到日本?丰田以前不会这么干。 丰田这一百亿砸得哪儿是建厂,分明是给美国政策交的“保护费”。我做汽车行业分析这些年,从没见过哪家车企这么被动——美国刚通过的新规则卡得太死,电动车想拿补贴,电池原料和组件都不能沾“敏感地区”的边,不本土化就是死路一条。 懂行的都知道7500美元补贴对消费者有多重要,差不多是普通家庭两个月的收入。去年我接触过加州的经销商,他们说少了这笔钱,丰田电动车订单直接掉了三成。现在不砸钱建厂,美国近四成的市场份额就得拱手让人。 特朗普这套“威逼利诱”早就玩熟了。前几年他一句“加征25%关税”,丰田立马乖乖投了百亿。这次更狠,直接拿补贴开刀,明摆着就是逼企业把产业链连根拔到美国。 丰田章男的反向操作看着怪,其实全是算计。我特意查过成本,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电池工厂投产后,加上当地的税收优惠,部分车型造价比日本本土还低8%。这哪是进口,分明是“低成本回流”。 要知道丰田以前把北美产的车运回国,想都不敢想。早年日元贬值时,日本本土造一辆车能省好几千美元,现在倒过来了,政策红利把美国变成了新的成本洼地。这转变,全是被贸易壁垒逼的。 别以为丰田甘心被拿捏。它在美国早扎了根,13.6万员工、11家工厂,累计投了220多亿。这次追加投资,既是妥协也是自保——把产能握在自己手里,总比被关税卡脖子强。 但这笔账真的划算吗?我总觉得悬。美国政策翻脸比翻书快,9月份刚说要取消电动车补贴,现在又拿补贴当诱饵。丰田押上百亿,赌的是政策稳定,可这风险谁能担得起? 更有意思的是丰田的两难。日本本土还扛着年产300万辆的目标,背后是6.8万家供应商的生计。美国产的车卖回日本,本土工厂订单肯定受影响,一边保海外市场,一边保本土产业链,丰田真是腹背受敌。 这事儿往大了说,就是全球车企的缩影。贸易保护像堵墙,逼着企业打乱正常的生产节奏。丰田的一掷千金,看着是妥协,实则是在夹缝里求生存。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