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景德镇一家蛋糕店最近成了网络焦点,不是因为新品上市,而是因为一段监控视频引发

夏日朗晴 2025-10-28 14:05:52

江西景德镇一家蛋糕店最近成了网络焦点,不是因为新品上市,而是因为一段监控视频引发的“避雷”风波。视频里,一个孩子径直推开冷藏柜门,脏兮兮的小手直接伸向展示柜里的蛋糕,店员赶紧上前制止:“小朋友手不能碰哦,要的话我拿袋子给你装。”话音刚落,原本站在一旁的妈妈突然双手抱胸,眼神里透着股“要搞事”的劲儿,接着竟怂恿孩子:“拿吧!自己吃的可以拿!”这一幕被监控完整记录,而后续发展更让人瞠目结舌——母子俩离店仅5分钟,这位妈妈就在社交平台连发6条视频,声称孩子吃了蛋糕“上吐下泻”,甚至指控店家“用烂香蕉冒充榴莲”,字字句句都在煽动网友“避雷”。 可真相呢?店家公布的监控显示,孩子摸蛋糕时妈妈全程旁观,店员提醒全程语气平和,离店后孩子连蛋糕都没买走,何来“吃坏肚子”?更离谱的是,这位妈妈一边喊着“孩子拉肚子”,一边删除了所有造谣视频,面对店家要求道歉的声明,竟反咬监控“伪造”。这波操作看得网友直呼:“5分钟就能拉肚子?您给孩子喂的是泻药吧?”“熊孩子背后果然站着熊家长!” 这场闹剧里,最扎心的不是店家的损失,而是公众对“网络造谣”的愤怒。现在人人都能当“评委”,但有些人把评价权当成了泄愤工具——孩子摸蛋糕被提醒,本该是教育孩子“公共场合要守规矩”的好机会,这位妈妈却选择用造谣报复,把网络平台变成“网暴武器”。更可怕的是,这种“我弱我有理”的逻辑正在蔓延:去年有顾客因蛋糕吃出头发,店员解释时被摔蛋糕辱骂;今年又有家长因孩子摸油条被劝阻,当场扬言“找人弄你”。这些事件里,施暴者总爱给自己贴上“消费者”“家长”的标签,仿佛只要站在道德高地,就能理直气壮地伤害他人。 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店家已收集证据准备维权,这不仅是为自己讨公道,更是在给所有“键盘侠”敲警钟:造谣成本低,但代价可能超出想象。那些被删掉的视频、被篡改的“事实”,最终都会成为呈堂证供。而作为旁观者,我们更要警惕:每一次轻率的转发、每一句跟风的谩骂,都可能成为伤害他人的利刃。 说到底,这件事最该反思的是“教育缺失”。孩子摸蛋糕或许是无心之举,但家长的反应却暴露了教养的缺席——当店员提醒时,她没有道歉或教育孩子,反而煽动对抗;当真相打脸时,她没有承认错误,反而选择逃避。这样的“示范”,才是对孩子最坏的“教育”。 如果你是店员,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处理?如果是家长,又该如何教会孩子“守规矩”?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吧——毕竟,网络需要理性,教育更需要智慧。 (案例来源:大象新闻)

0 阅读:10
夏日朗晴

夏日朗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