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某小区的出租屋里,38岁的肖某攥着锤子,对着67岁母亲的头部一下又一下砸下去

夏日朗晴 2025-10-25 22:08:10

南昌某小区的出租屋里,38岁的肖某攥着锤子,对着67岁母亲的头部一下又一下砸下去。直到血迹在水泥地上晕开,这个大学毕业却十年未就业的男人,才停下了挥舞的手臂。他转身在淘宝下单黑色裹尸袋时,母亲的手机还在客厅茶几上震动——那是姨妈打来的第13个未接来电。 这场蓄谋已久的弑母案里,每个细节都透着令人脊背发凉的算计。肖某在行凶前三天就完成了银行卡挂失补办的手续,案发当天下午便支取了母亲存折里的十万余元。当裹尸袋送达时,他熟练地将母亲七件黄金首饰塞进内袋,把余额24676元的银行卡贴身藏好。监控录像显示,这个穿着沾血T恤的男人,抱着包裹好的尸体在客厅静坐两小时后,才提着行李箱消失在电梯里。 潜逃老挝的423天里,肖某用母亲的血汗钱在赌场挥霍了17万。直到国际刑警在边境将其抓获时,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还记着"母亲该为我的失败负责"的扭曲逻辑。这让人想起三年前轰动全国的吴谢宇案——那个北大高材生用塑料膜和活性炭包裹母亲尸体时,同样计算着尸体腐烂的时间与暑假的空档期。两起案件的共性,都在于凶手将人生挫败感转嫁为对至亲的残害。 南昌中院的判决书里,"控制型人格障碍"的诊断与死刑判决形成刺眼对照。当法官宣读"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时,旁听席上王阿姨的侄女哭得几乎昏厥——这个每月省下退休金给儿子还房贷的母亲,至死都不知道儿子早已将她视作"人生污点的源头"。更令人唏嘘的是,肖某在看守所里仍坚持"母亲管教太严导致我社交障碍"的辩解,仿佛被锤碎的不是母亲的颅骨,而是他扭曲认知里的亲情枷锁。 这类案件暴露的不仅是个人心理的畸变,更是代际沟通的集体性失灵。当父母将"为你好"异化为控制欲的遮羞布,当子女把"原生家庭"当作逃避责任的挡箭牌,血缘关系就变成了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某社区调查显示,68%的亲子矛盾源于"期望错位",但仅有12%的家庭愿意寻求专业心理干预。 站在法律与道德的交叉口,我们不得不追问:当一个人能冷静地网购裹尸袋、转移财产、规划逃亡路线时,他究竟失去了多少作为人的基本情感?那些在社交平台高呼"父母皆祸害"的年轻人,是否也在潜意识里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此刻不妨扪心自问: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你最想和父母说的那句话,是积压多年的怨恨,还是从未说出口的感谢?评论区留给你,或许某个正在犹豫是否要拨通电话的人,会因为你的文字而改变选择。 (案例来源:现代快报)

0 阅读:38
夏日朗晴

夏日朗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