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印度和东方大国恢复了中断五年的直航航班,首架从加尔各答起飞的飞机顺利抵达广州。该航班由印度最大航空公司靛蓝航空(IndiGo)运营,标志着两国直飞航班的重新开启。 作为印度最大的航空公司,靛蓝航空手握超过400架飞机、日运营2200多个航班的运力,此次不仅开通了加尔各答至广州的每日航线,德里至广州的直飞也在筹备中,这波操作显然是看准了两国间憋了五年的往来需求。 商务领域的改变来得最直接,要知道过去五年里,中印商务人士想见面得绕着第三国中转,旅行时间暴增300%,成本飙升40%,很多合作机会就在路上的折腾中悄悄溜走。 现在加尔各答到广州只要3小时45分钟,早上在加尔各答谈完合作,晚上就能回到广州复盘,这种效率提升可不是一星半点。 数据能说明一切,2025年以来印度对华商务签证量已经同比增长63%,广州某医疗器械公司的林先生就直言,国内市场饱和后,印度是重要增量市场,以前签证难、往来不便让他们犹豫再三,现在直航开通,他和同事已经顺利办完签证,准备下个月密集赴印对接业务。 更关键的是,中印经济本就互补性极强,2024年双边贸易额已经达到1384.78亿美元,印度在电子、汽车、制药等行业离不开中国的中间品和零部件,中国企业也需要印度的市场和资源,直航就像打通了合作的“毛细血管”,让面对面的沟通更顺畅,之前因为人员往来停滞而延误的项目,现在有望加速推进。 旅游市场更是迎来了久旱逢甘霖的转机,2019年还有30万中国游客赴印旅游,2023年这个数字就骤降到3万出头,跌幅超过90%,这其中中转的麻烦和签证的限制是主要原因。 如今情况完全不同,7月印度恢复对华旅游签证,10月直航重启,去哪儿平台上印度方向的机票搜索量瞬间暴涨10倍以上,不少旅行社已经加急推出直飞泰姬陵、瓦拉纳西的线路。 按照印度旅游部门的预测,2025到2026年将有超过20万中国游客赴印,每位游客人均消费能达到12252元,这对印度旅游业来说无疑是重磅利好。 反过来,印度游客来中国也更方便了,之前想体验桂林山水、云南风情得在路上耗上大半天,现在直飞落地就能开启旅程,再加上6月重启的印度香客赴西藏冈仁波齐朝圣之旅,两条路线15批朝圣者的名额很快就被抢空,这种民间的往来热情,正是直航最该承接的需求。 贸易领域的利好更是实打实的,中印作为全球经济总量占比超20%的两大经济体,2024年的贸易额已经逼近1400亿美元,直航的开通让这条贸易通道更高效。 以前印度的芒果、香料出口到中国,靠中转运输不仅耗时久,损耗率还高达30%以上,价格自然居高不下,普通消费者很难买到新鲜的。 现在直航开通后,广州某生鲜电商已经和印度供应商达成合作,每周两班直飞航班运输新鲜芒果,损耗率直接降到10%以下,价格也比之前下降了20%,上线第一个月销量就突破两万斤。 对中国企业来说,出口到印度的机电设备、电子产品也能更快抵达,减少库存积压,之前因为运输周期长导致的订单流失问题也能得到缓解,按照目前的增长势头,2025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500亿美元并非难事。 这种双赢的局面其实早有预兆,即便过去几年有各种干扰,印度自中国进口的制成品和零部件依然在增加,说明市场需求是挡不住的,直航只是顺应了这种趋势。 文化交流也借着直航的东风变得更加频繁,今年6月印度艺术家代表团访问云南,和中国艺术家一起表演纳西古调、卡塔克舞,走进乡村感受彝族打歌和刺绣技艺,这种深度交流在直航恢复后会越来越多。 8月北京大学举办的中印青年对话会上,近百名青年学者、媒体人围绕文明互鉴展开讨论,印度旅华YouTube播主倪任甄就呼吁大家用新媒体让两国文化走得更近,而直航能让这种交流从线上延伸到线下,不用再为了一场学术研讨会、一次艺术展览绕路奔波。 在北京开了两家印度餐厅的森朵施就发现,最近来吃饭的中国顾客对印度文化的好奇越来越浓,不少人还计划去印度旅行,这种民间的文化认同感,正是靠一次次真实的接触和往来积累起来的。 说到底,中印恢复直航不是偶然,而是两国28亿多人民友好交往的必然需求,是经济互补性的自然体现。 五年的中断让大家都看清了,不管是谈生意、去旅游,还是文化交流,顺畅的人员往来都是基础。 现在直航重启,就像打开了一扇双向奔赴的大门,不仅能让商务合作更高效、旅游市场更火爆、贸易往来更紧密、文化交流更深入,更能为两国关系的持续改善打下坚实的民间基础。 毕竟,国与国之间的友好,最终还是要靠人与人之间的频繁互动来维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