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和印度同时宣布! 中断五年直航复飞,贸易热背后藏着这些门道 10月27号凌晨4点不到,广州白云机场的廊桥刚接上靛蓝航空的6E1703航班,不少人心里都松了口气,这可是中印断航五年后,首架真正意义上的直飞航班啊。 这趟从加尔各答起飞的空客A320neo,载着176名乘客飞了3个多小时就落地,比之前绕道新加坡中转省了足足6个钟头。 其实早在前一天加尔各答机场的点油灯仪式上,这股期待就藏不住了。 中国驻加尔各答代总领事说这是“关系正常化的重要一步”,这话真不是客套。 要知道,从2020年直航停摆后,两国人往来简直是“遭罪”:原本不到6小时的航程,得绕到迪拜、曼谷中转,时间多花40%以上,机票钱也涨了近一半。 做外贸的朋友吐槽,以前去印度谈单子,光路上折腾就丢了半条命。 现在这局面总算要变了,靛蓝航空刚飞完首航,就官宣11月10号开德里到广州的每日航线;中国东航也跟上,11月9号恢复上海至新德里的航班,每周三班,还用上了宽体客机。 看得出来,双方都想把京沪广深这些核心城市,和印度的加尔各答、德里连起来,补上这五年的缺口。 更关键的是贸易早就“等不及”了,2024年中印贸易额都冲到1384.78亿美元了,中国对印出口1204.81亿美元,印度那边9月自华进口更是涨了16%,出口增幅高达34%。 诚如加尔各答商会的辛格所言,直航可显著缩减物流时长。首航抵华的印度商人下飞机后便能赶赴广交会,这般高效,绝非中转运输所能企及。 说白了,这哪是“复航”,分明是被刚需“逼”出来的。 要知道2019年的时候,中印每月有500多个直飞航班,一年能送125万人往来。 断航之后,情形如何?往昔每年二十万份之巨的中国公民赴印签证量,如今锐减至不足两千份,跌幅高达99%,落差之巨,令人咋舌。 贸易热得发烫,交通却卡着脖子,这五年真是白白浪费了。 而且这复飞的时机,选得太有讲究了,8月中印外长刚把“恢复直航”写进10项共识,10月航班就落地,中间才隔俩月。 加上莫迪刚访华说“印中是发展伙伴”,这航线更像是给关系回暖递的“实锤”。 再说靛蓝航空敢打头阵,也不是瞎闯,它国内市场份额超60%,机队421架,2023年还订了500架空客飞机,手上有粮才敢这么冲。 不过别高兴太早,这便利还没拉满,最头疼的还是签证那关:印度商务签要填好几份手写表格,审批时间没个准头,拒签率居然高达90%。 就算旅游签放开了,还得提交10万余额的银行流水,只能去北上广递签。航线通了,人却卡在签证上,这不等于白搭吗? 说真的,直航就是块“试金石”,它试的不光是航司的运力,更是两国能不能真正放下阻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未来五年,中印两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36%,此数值超越G7国家贡献率总和。 这么大的盘子,要是还被手写表格、漫长审批绊着脚,实在说不过去。 航线通了只是起点,接下来能不能把签证简化、把门槛降低,才是真本事。 五年都等了,咱要的可不光是“能飞了”,更是“飞得顺、走得畅”。 你觉得中印接下来该先解决签证难题,还是先开通更多航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