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中国在威海卫秘密打捞英国潜艇,拆解908吨钢材,英国首相39年后喊话

理大国迷雾 2025-10-28 02:09:27

1972年,中国在威海卫秘密打捞英国潜艇,拆解908吨钢材,英国首相39年后喊话归还! 1972年,中国打捞团队在山东威海卫海域成功将一艘沉睡海底41年的英国潜艇“海神号”打捞出水。 这项代号“威海一号”的行动共拆解出908吨钢材支援国家工业建设。 然而39年后,英国首相得知此事竟公开要求中国“归还潜艇”,既然英国不愿意让中国打捞,为什么时隔这么多年才喊话? 上世纪30年代的威海卫虽已名义上归还中国,但英国仍凭借旧条约在刘公岛保持军事存在。 1931年6月9日,英国最新锐的“海神号”潜艇在演习中与中國运煤船“渝泰号”相撞沉没。 当时英国媒体轻描淡写称,事故因“大雾天气”,但幸存艇员回忆录揭露了真相。 潜艇指挥混乱导致航线偏离,竟在能见度良好的午后直撞商船,这场事故造成22人丧生,而英国在尝试打捞失败后,随着二战爆发彻底弃之不顾。 新中国成立初期,威海卫渔民常反映渔网被海底异物钩破,潜水员探查发现正是“海神号”残骸。 潜艇舱内未爆鱼雷随海浪晃动发出恐怖闷响,当地人称其为“海底炸弹”。 1972年国家决定打捞时,技术团队面临三重挑战,35米深暗流冲击、艇体锈蚀承重不明、5枚鱼雷稳定性未知。 上海打捞局独创“浮筒阶梯式抬浮法”,先用竹筏定位残骸,再派潜水员用棉絮包裹鱼雷引信防碰撞,最后用8个浮筒分阶段上浮。 整个过程犹如拆弹部队排雷,稍有不慎就会引发链式爆炸。 打捞成功的价值远超物质层面,908吨钢材被运往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部分用于建造解放牌卡车底盘,拆解的铜质零部件则支援了上海手表厂机芯生产。 更关键的是,这次行动培养出中国首批深海作业团队,其中一名潜水员后来参与“长征一号”核潜艇试验任务。 英国却在2011年通过媒体发难,其首相府声称潜艇内有“18具船员遗骸”,要求中方归还文物。 实际上打捞记录清晰显示,艇内仅存锈蚀武器,遇难者遗骨早在数十年海流中自然分解。 这种索要行为,与其说是缅怀历史,不如说是对昔日殖民特权的依依不舍。 根据1958年《日内瓦公海公约》,遗弃满20年的船舶归发现国所有。 英国在沉没后41年间未采取打捞行动,已自动丧失主权主张。但西方媒体刻意忽略此条款,反而炒作中国“破坏军事遗产”。 可轮到英国在自己的地盘上打捞别国的沉船时,可还引用了这条“遗弃物权”理论为自己辩护。 显然,英国很清楚有这条规矩,只不过不利于自己的选择忽视罢了。 “海神号”打捞堪称中国海洋工程的里程碑,当时使用的浮筒联动系统后来优化为“彩虹鱼”深潜器保障技术,而处理鱼雷的经验直接应用于渤海湾二战水雷清理项目。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此事促使中国建立沉船档案库,如今北海舰队数据库已收录黄海海域127艘沉船三维扫描图,为航运安全提供数据支撑。

0 阅读:50
理大国迷雾

理大国迷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