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限死局? 夹中美之间像受气包, 李在明亮明关键态度! 韩国总统李在明近期密集发声,直面韩国在中美博弈中的外交与经济困局,强调以务实对话平衡大国关系,拒绝"非此即彼"的极端选择。 在对华关系上,李在明坦言,尽管中韩意识形态与政治体制存在差异,但"不能把我们拒之门外"。 他特别提及,韩美同盟的特殊性让对华事务处理"略显微妙",但我们作为韩国连续21年的最大贸易伙伴,其经济影响力举足轻重——半导体、汽车等核心产业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仅三星西安工厂就承担全球40%的存储芯片产能。 此前我们商务部对韩华海洋旗下五家美国子公司实施制裁,被解读为对韩企配合美方遏制战略的警示,更让韩国认清对华关系的务实意义。 对美谈判则成为当下更紧迫的挑战。韩美7月达成的贸易框架协议中,韩国承诺的3500亿美元对美投资正陷入细节僵局:美方要求以全额现金形式支付,且需在2029年前完成,投资对象由美方选定;韩方则明确表示"无力承担"——这一金额相当于韩国外汇储备的80%,全额现金支付可能引发类似1997年的金融危机。 目前双方仍在投资方式、付款节奏等核心问题上争执不下,韩国提出"贷款+担保+分期支付"方案,美方却对韩方迫切需要的货币互换协议态度消极。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当前对韩25%的汽车关税尚未下调,钢铝产品已被加征50%关税,导致韩国对美钢铁出口同比下滑26%,半导体更是面临100%关税的潜在威胁。 李在明明确表示:"美国追求利益最大化可以理解,但绝不能给韩国带来灾难性后果",他坚信作为盟友能达成合理共识,但也承认分歧客观存在。 面对双重压力,李在明给出的破局思路是"积极应对而非被动摇摆"。他在多个场合传递核心观点:国家关系绝非"非友即敌"的简单划分,与其对抗不如对话,对话需以诚意与倾听为基础。 "消极应对会失去主动权,积极回应关切才能找到机会",这一表态既指向对美投资谈判的灵活处理,也暗含对华关系的务实考量。 10月29日APEC峰会期间的美韩领导人会晤已进入倒计时。尽管特朗普称"非常接近达成协议",但韩国官员坦言短期内敲定协议难度较大,韩方不会为赶期限牺牲经济利益。 这场关乎3500亿投资走向与韩国外交定位的谈判,无疑将成为检验其"平衡战略"的关键试金石。 看韩国这处境,真能懂夹在大国间的不容易!但李在明这态度挺实在——不瞎选边站,心里装着自己国家的日子,这才是正道。 其实不管国家大小,把老百姓的饭碗、日子过好才是根本。跟风选边站看着省事,最后可能坑了自己。倒是像这样守住本分,凭诚意好好谈,为自己国家争实在好处,才是真聪明。这道理放哪儿都一样,稳扎稳打为自己人谋福利,比啥都强! 各位友友们,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