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美国太平洋舰队称,两架美军飞机在南海坠毁。 ​一架海军“海鹰”直升机和一架

分享星辰 2025-10-27 23:49:26

突发:美国太平洋舰队称,两架美军飞机在南海坠毁。 ​一架海军“海鹰”直升机和一架 F/A-18F“超级大黄蜂”的机组人员均已安全获救,状况稳定。 ​原因正在调查中。幸无大碍。 这则看似简单的通报背后,藏着美军近年来最尴尬的一次“实力展示”。谁能想到,不到半小时内接连摔两架军机,这种堪称离谱的操作,竟然发生在号称“世界最强航母战斗群”的美国海军身上。更讽刺的是,出事的“尼米兹”号航母正执行退役前最后一次部署,本想来南海“秀肌肉”收尾,结果硬生生演成了“翻车秀”,颜面尽失。 要搞懂这事儿有多离谱,得先看看当时的情况。当地时间10月26日下午,南海天气晴好,风力不过5-6级,能见度极佳,完全没有强对流或台风这类会影响飞行的恶劣条件。14时45分,“海鹰”直升机刚从甲板起飞就失控坠海,3名机组人员被紧急捞回;还没等甲板上的慌乱平息,15时15分,“超级大黄蜂”启动蒸汽弹射时轨迹突变,直接砸进海里,两名飞行员仓促弹射才捡回一条命。同一艘航母、同一海域、短短半小时接连出事,这种概率放在全球航母史上都极为罕见。 美军对外只字不提具体原因,只说“深度研究”,但明眼人都能看出问题根源在哪。这艘“尼米兹”号可不是什么新锐战舰,1975年服役至今已经整整50岁,按计划明年就要正式退役,说是“老态龙钟”都不为过。更要命的是,它这次出海已经漂了七个多月,远超美军常规六个月的部署周期,船员长期在热带洋面上高强度工作,甚至传出拖欠薪水的传闻,士气低落到极点。让一群身心俱疲的船员,在一艘年过半百的老航母上操作战机,不出事才怪。 战机本身的状况更是雪上加霜。“超级大黄蜂”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技术,现役机型普遍服役超过15年,美军内部报告早就指出,这款战机的结构裂纹率已经超过预期的三倍。“海鹰”直升机也常年高强度运转,零件疲劳、机械老化都是公开的秘密。更糟糕的是美军的维护体系已经濒临崩溃,2025财年的维修积压任务超过6000项,有些战机等零件要等半年以上,所谓的“维护保障”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 这已经不是美军战机第一次掉链子了。过去一年里,全球损失的11架F/A-18系列战机中,有8架属于美军,平均每个月就摔掉一架。从红海到加州海岸,再到如今的南海,频繁的事故背后,是美军无休止的军事扩张带来的超负荷运转。“尼米兹”号今年四次闯入南海,每次停留超两周,舰机和人员连轴转,早就突破了生理和机械的极限。 有人猜测会不会和中方有关,但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解放军南部战区的南海演练早在10月20日前就已结束,时间上完全不重合,而且中方训练全程公开透明,绝不会主动挑衅。真正的问题,出在美军自己身上——想要维持全球霸权,却又面临财政紧张、装备老化、维护缺失的困境,只能硬撑着在别人家门口耀武扬威。 这次事故看似是偶然的技术故障,实则是美军体系性衰退的必然结果。五十岁的老航母、超期服役的战机、士气低落的船员、捉襟见肘的维修保障,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摔机不过是时间问题。1.1亿美元的直接损失事小,暴露出来的实力短板才真的致命。 南海从来不是谁的“秀场”,更不是挑衅者的“安全区”。美军要是还抱着“从实力出发”的傲慢心态,继续在这里搞军事威慑、刷存在感,未来只会遇到更多“翻车”时刻。毕竟,再强大的军事力量,也经不起长期的透支和折腾,这一点,“尼米兹”号的这次尴尬经历,已经给出了最真实的答案。

0 阅读:0
分享星辰

分享星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