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51年,杀害江姐的凶手,黄茂才被判处枪毙,行刑时,黄茂才大喊冤枉,他大声的呼喊:“我不是国民党特务,我是无辜的!我帮助江姐做过很多事。” 当时,没有人相信黄茂才的辩解,他的个人经历在众人看来就是确凿的“罪证”。 黄茂才出身于四川荣县一个贫困的佃农家庭,当年为了避免被抓壮丁当兵,他的母亲恳求地主家少爷刘重威帮忙找份差事。 刘重威当时担任川康绥靖公署二处副处长兼通讯队队长,便将黄茂才带入了国民党特务机关,后来还提拔他做了少尉文书。 1945年5月,22岁的黄茂才成为了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的看守管理员,主要负责囚犯的放风和收风工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家急于清算旧社会的罪恶,黄茂才的这份履历自然让他成为重点怀疑对象,更关键的是,了解他真实情况的革命者大多在1949年“11·27”渣滓洞大屠杀中牺牲了,幸存的人里没有能为他作证的。 而他作为一名“活下来”的看守,本身就充满了疑点,所以在审讯时,黄茂才的所有辩解都因为没有证人证明而显得毫无说服力。 但实际上,黄茂才并非人们认定的“凶手”,他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他的思想并不顽固,在渣滓洞工作时对待被关押人员态度温和,这让难友们把他当作了重点策反对象。 而真正让他转变立场的,是亲眼目睹的残酷现实和革命者的精神感召,他曾看到特务用烙铁折磨怀孕的女囚犯,当场就躲在墙角干呕,这让他认清了国民党特务的残暴。 与此同时,他看到以江姐为代表的革命者,在冰冷的牢房里还拆掉自己的被套,把棉线搓起来给生病的难友织袜子,这种高尚的品格深深打动了他。 后来,江姐作为他的自贡老乡也对他进行了开导劝说,一张写着“为国家做些有意义的事”的纸条,让他彻底下定决心,开始暗中帮助这些革命者。 从此,黄茂才过上了“双面生活”,白天,他是正常履职的看守管理员;到了晚上,他就变成了秘密信使。 他把难友们写的密信藏在鞋底,连夜走二十里山路去和狱外的地下党接头,接头暗号是“表妹的药方”。 他先后用黄克诚、张力修、兰先生等化名,替难友带出二十多封信件,此外还帮忙传递报纸和药品等物资。 1948年冬天,难友们特意用珍贵的毛线给他织了一件蓝色毛衣,这是对他暗中相助的认可,更让他坚定信念的是,江姐还把写给儿子的绝笔信托付给了他,这意味着革命者已经把他当作可以托付生命的同志。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国民党特务开始分批屠杀狱中志士,撤退前遣散了包括黄茂才在内的无关紧要的看守人员,临行前,他还帮难友胡其芬把求救信交给了重庆地下党。 行刑现场的那声喊冤意外救了黄茂才一命,死刑被当场改判为无期徒刑,案件要求重新调查,但这只是他漫长苦难的开始,他在监狱里度过了13年,出狱后几十年里,“杀人犯”的骂名一直伴随着他,生活备受煎熬,真相似乎被永远掩盖了。 直到1981年5月,事情终于有了转机,重庆烈士陵园馆长卢光特在整理档案时,意外发现一份幸存者的回忆材料,里面明确提到有个叫黄茂才的渣滓洞看守曾冒险传递情报。 这份材料成为了关键线索,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尘封三十年的真相之门。 卢光特带着黄茂才找到了当年的幸存者曾紫霞,一开始,白发苍苍的黄茂才站在面前,曾紫霞并没有认出来。 但当黄茂才说出“我是渣滓洞的黄茂才”时,曾紫霞的记忆立刻被唤醒,曾紫霞的当面证言,与档案材料里的记录相互印证,证实了黄茂才的清白。 1982年4月12日,荣县人民法院重新审理此案,正式宣告黄茂才无罪,从被判刑到平反,整整三十一年,黄茂才的人生被错误的身份彻底改变。 当年行刑场上的喊冤声早已消散,但历史最终用漫长而曲折的方式,还了他一个公道,2011年7月7日,87岁的黄茂才专程前往自贡市江姐故居,在江姐铜像前深深鞠躬,以此缅怀这位改变他一生的革命志士。 信息来源:《在狱中,她写下托孤遗书》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