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比较惊喜的是,最近越来越多信号表明,我们朝着这个目标进发的脚步,有开始加快的趋势。
比如,10月23日出来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里提到:“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这次是把“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写进公报里了,而且是说要“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
以往“以历史主动精神”,通常是拿来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放在一块说。
而今年这次公报里提到的“以历史主动精神”,前面是说“勇于面对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后面是说“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还是有一些不同寻常的含义,跟之前表述并不相同。
再比如,10月24日,我方把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
这是为了纪念1945年10月25日台湾省光复。
新闻稿里说得很清楚:“台湾光复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成果,是中国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的重要铁证,是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历史事实和法理链条的重要一环,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荣光和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记忆。”
所以,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实际上已经是在进行舆论造势。
而这样的舆论造势,这两天更明显。
10月26日,新华社发表署名为“钟台文”的署名文章,标题为《台湾问题的由来和性质》。
这篇文章,从历史角度,详细阐述了台湾问题的产生原因和性质。
其中提到,1945年台湾省光复后不久,“由于中国内战延续和外部势力干涉,海峡两岸陷入长期政治对立的特殊状态,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是上世纪40年代中国内战遗留的问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内部事务,必将随着民族伟大复兴而彻底解决。”
这里把台湾问题定性为“是上世纪40年代中国内战遗留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内部事务”。
并且,这个问题“必将随着民族伟大复兴而彻底解决”。
这篇评论文章,更多是在“正本清源”,是在朝对岸同胞喊话,我个人理解为最后的“劝诫”。
所以这篇评论文章的末尾,有一整段在强调“九二共识”。
其中提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就能改善和发展,台湾同胞就能受益;背离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就会紧张动荡,台湾同胞切身利益就会受损。”
这除了再喊话,同时也是强调,当前两岸关系的紧张,祸根在于台独分子背离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
我们这是把话先讲清楚,属于“先礼后兵”。
所以,紧接着,10月27日下午,新华社又发表一篇“钟台文”的署名文章,标题为《两岸关系发展和统一利好》。
这篇文章就更加直接了,通篇都在讲统一对台湾省人民的好处。
虽然文章重点是在说“和平统一”,不过我感觉这个节点这要说,更像是“劝降”,属于最后尝试。#祖国统一#
用户11xxx98
蒋介石在民族面前是最大的罪人,蒋介石没有民族大义,使国家分裂,民族分离。
酒杯中的探戈王
台湾历史以来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台湾问题也是中国内战时遗留下来的问题,时不我待!台湾人都很不靠谱,我只相信东部战区。要解决台湾问题,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以武促统,逼着台湾人做出选择!可以先封锁台湾,围而不打,宣布一个撒侨期限,留一条绿色通道让域外的撒侨,包括那些不承认不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台湾居民,都可以选择离开台湾,(被列入大陆黑名单里的人除外),但是走了就会视作自愿放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终身限制入境!支持统一的台湾人可以到大陆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居民身份证,先到大陆来旅游几天!愿意附和台独势力死守台湾的人和军队就留下来,时间一到就关门打狗!就当是天气预报要来一场大台风之前转移居民一样的,不怕死的留下!全部视为台独武装分子处理,到时候就一锅端!这样可以避免伤及无辜!打废了再重建,就当来过一场大地震,搞灾后重建了,还能拉动内需,扩大经济发展!大乱之后必有大治!那些领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居民身份证的同胞到时候再回台湾去重建新家园,旧房子不要了,重新规划建新别墅!台湾人只会生活得更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省的管辖权和行政权,一国一制,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