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成功提炼高纯度稀土,在打破中国垄断上迈出了“历史性一步”?中方看完后久久无语:这思路实在太奇葩! 要说这事儿的根子,得先掰扯清楚美国稀土产业的真实家底。不少人以为美国缺稀土矿,其实人家加州的芒廷帕斯矿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占过全球70%的供应,如今已探明储量超200万吨,妥妥排进全球前七。 可奇怪的是,这么多资源愣是没变成产业链优势,反倒搞出个“挖矿-出口-再进口”的怪圈——自己挖出来的精矿得运到中国提炼,加工成材料后再花钱买回去。 这两年被美国寄予厚望的MP Materials公司,就是这场闹剧的主角。这家拉斯维加斯的企业是美国仅存的稀土矿商,之前80%的营收都靠把精矿卖给中国盛和资源,去年2.04亿美元收入里一大半来自这笔生意。 今年突然喊着“打破中国垄断”,说自己在加州炼厂搞出了高纯度稀土,迈出“历史性一步”,结果中方业内人士看完内情,只觉得这思路实在离谱。 最核心的槽点藏在“高纯度”的幌子底下。稀土分轻稀土和重稀土,前者用途相对基础,后者里的镝、铽才是高端制造的“命脉”——F-35战机的发动机、新能源汽车的永磁电机、核磁共振仪的核心部件,离了这两样根本造不出来。 可MP公司折腾半天,也就只能处理轻稀土,重稀土分离技术连影子都没见着。要知道,目前全球唯一能搞定重稀土分离的只有中国,连澳大利亚的莱纳斯公司这种境外龙头,都得把氧化物运到中国二次精炼,预计2026年前都离不开中方支持。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成本账。稀土提炼可不是简单烧矿,17种元素化学性质近乎一致,得反复溶剂萃取才能分开。每生产1吨稀土氧化物,要处理近2000吨含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废渣,环保成本高得吓人。美国的环保审核能拖两三年,建厂流程繁琐到让资本望而却步。 MP公司砸了10亿美元建炼厂,可中国同类工序的成本只是美国的三分之一,宁波金田、包头稀土这些企业靠着规模效应,早就把价格打透了。更别提MP去年还净亏6500万美元,背着9亿多长期债务,这时候喊“打破垄断”,更像给资本市场画饼。 产业链的断档才是真要命的坎。美国自2000年代起就丢了稀土下游产业,通用电气、杜邦这些巨头陆续退出,如今连永磁体工厂都没几家像样的。 MP公司自己也承认,得州的永磁工厂刚投产,还等着自家炼厂供货,可就算轻稀土能稳定输出,没有重稀土搭配,根本造不出高性能产品。美国国防部早就说了,F-35战机供应链里至少九种关键材料依赖中国,就算想换供应商,材料认证周期就得五年以上。 回头看中国这边的布局,早就不是单纯靠资源吃饭了。从2003年收紧出口管控开始,十几年间建起了从采矿、冶炼到高端制造的全链条闭环,2024年稀土相关专利申请量超过全球其他国家总和,加工能力是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的近五倍。 现在全球92%的稀土永磁材料来自中国,2025年前三季度连稀土永磁电机的全球产量占比都冲到了91%,特斯拉、英伟达这些国际巨头都得稳定拿货。 MP公司自己也藏不住破绽,一边喊着“不卖给中国”,一边连重稀土分离的时间表都不敢说。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专家看得明白,直言美国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供应链中断,要么坐下来谈判。毕竟中方已经对镝、铽等七种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建立了许可审批制度,这可不是靠喊口号就能绕过去的。 说白了,MP公司的所谓“突破”,更像场自导自演的公关秀。回避重稀土这个核心短板,无视环保和成本的硬约束,跳过缺失的下游产业链空谈“垄断”,这种只想靠单一环节造势的思路,难怪让中方看完久久无语。 全球稀土格局早不是“谁有矿谁说话”的时代,中国靠的是十几年磨出来的技术、产业和成本优势,这可不是砸点钱建个炼厂就能撼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