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拍摄于广西民族博物馆
广西百色阿舍利手斧的出现具有重大意义,对中国来说,其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推翻“莫维斯理论”:20世纪40年代,美国考古学家莫维士提出“莫维斯理论”,认为旧石器时代早期,西方是先进的“手斧文化圈”,东亚和东南亚是落后的“砍砸器文化圈”,并引申出人种优劣论。2000年,中美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确定百色手斧年代为距今80.3万年,2005年又从百色盆地原生网纹红土地层中挖掘出手斧,彻底推翻了这一理论,证明了东亚早期人类与西方同时期人类在进化程度、文化认知和石器制作技术上不存在优劣之分。
• 证明东亚古人类的智慧和能力:百色手斧是用砾石双面打造的多功能工具,技术要求高,造型优美对称,体现了早期人类较高的认知能力和先进的石器制作技术。其年代比欧洲发现最早的手斧还要早30万年,说明80万年前中国广西的古人类就已具备与西方同期人群相当的技术能力与认知水平,有力地反驳了以往认为东方早期人类智力低下、生产工艺落后的观点。
• 丰富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百色手斧的发现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填补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它表明中国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就有了高度发达的石器文化,丰富了中国古代人类文化的内涵,也为研究中国乃至东亚地区人类的起源、演化和迁徙提供了关键线索。
•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百色手斧作为中国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的存在让广大华夏儿女倍感自豪,激励着人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