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的见证下,泰国和柬埔寨签署了停战和平协议。 最近东南亚这摊子事儿,最抓眼球的就得是泰柬那笔“停火买卖”,还是在特朗普的眼皮子底下签的字。 这事儿看着是和平好事,细琢磨全是大国博弈的影子。 7月24号,泰柬边境突然开打,柬军先凭着“火箭轰+步兵冲”占了点便宜,可泰国毕竟火力强,战机、无人机轮番炸,没过几天就把战局扳了回来。 眼看柬埔寨快扛不住,泰国正打得起劲,特朗普突然插了一脚。 他哪儿是劝架啊,直接拿关税当刀子架脖子:不停火?那贸易协议就别想了。 于是7月28号,马来西亚布城的会场里,泰柬总理分坐两边,特朗普和中国、马来西亚代表坐在旁侧当观察员。 谈了七个小时,敲定午夜零点无条件停火。 签字时特朗普特高调,转头就发帖子吹“是我终止了可能死几百万人的战争”,MAGA们还跟着喊他该得诺贝尔和平奖。 其实明眼人都懂,这仗本就是意气之争,打不长久,特朗普不过是瞅准时机捡了个漏。 不过话说回来,特朗普这漏捡得也确实“精准”。 为啥泰柬俩国都买账?说白了还是美国的硬实力碾压。泰国为泰党政府正愁关税谈判,越南、印尼都签了协议,就它悬着,特朗普一施压,正好借停火卖个人情换关税豁免。 泰国军方更不敢得罪美国,再想打也得认怂。 柬埔寨呢?本来快输了,特朗普一介入,愣是混了个“平等停火”,洪玛奈还特意感谢特朗普,这不就是借坡下驴嘛。 有人说这是东盟选边站美国,其实哪儿是主动选啊,分明是被逼的。东盟一直喊着“不干涉内政”,可美国拿经济命脉捏着小国脖子,谁顶得住? 泰国要是不听话,关税一涨,出口业就得崩;柬埔寨更不用说,能借美国的名体面停战,求之不得。 而且中国全程是以观察员身份在场的,根本不是被排除,只是美国的存在感实在太强。 这事儿最戳心的,还是小国的生存逻辑。 东盟国家心里门儿清,中美博弈里保持中立最安全,但架不住美国动真格施压。 就像泰国,明明打了顺风局,却得咽下心不甘情不愿的停火协议,还不是因为“生存先于立场”? 说到底,特朗普见证的不是什么“和平奇迹”,而是大国霸权下的现实妥协。 东盟的“摇摆”从来不是选边站,而是在夹缝里求生存。 等哪天小国不用看大国脸色签协议了,那才是真的和平。 你们觉得,这种“被促成”的和平能长久吗?东盟在中美之间的日子,是不是真的没得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