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回应卖小麦收款28万却遭冻结 这几天(10月25日起)河南新乡原阳孙先生一家的遭遇,在网上看得人心里直冒火。 本来10月24号刚把粮食卖出去,钱货两清的买卖,转头就落了个“粮钱两空”,母子俩在粮站抱着哭的样子,谁看了不揪心啊。 10月下旬正是豫北平原卖粮的旺季,做了十年粮食购销的孙先生,几天前在网上接到个陌生买家的消息,对方说要高价收小麦,价格比市场价还高两毛,态度特别爽快。 孙先生觉得是笔好生意,就介绍给了自己哥哥。 两边谈妥后,10月24日清晨,三辆大车直接开到地头,忙活一上午把102.3吨小麦全装了车,孙先生全程盯着,直到货车驶离才松口气。 当天下午,28万货款就打到了孙先生卡上,他赶紧分了些给哥嫂,这笔钱里既有全家种粮的血汗钱,还有之前收粮垫的银行贷款等着还呢。 可谁能想到,才过了两天,10月26日早上,银行的电话就来了,说他和哥嫂的银行卡全被冻了。 孙先生跑到银行一问,腿都软了:这笔28万里有12万是涉诈资金,是贵州警方冻的。 再联系那个买家,电话早打不通了,连当时来监装的人都摆手说“啥也不知道”。 好好的卖粮钱成了“黑钱”,粮食没了踪影,贷款还不上,孙先生蹲在粮站门口攥着过磅单,反复念叨“咋活啊”。 直到10月26号之后,记者把情况反映给相关部门,民警才表示会帮着收集证据,推动事件处理。 这事一曝光,网友们的火气一下就上来了,其实大家的疑问都特实在:“农民10月24号卖粮,还得先查人家10月24号打过来的钱干不干净?” 这话真戳中了要害。孙先生一家就是实打实的本分人,10月24号装粮、收款的流程没一点毛病,你要粮我供货,你打钱我交货,这是最朴素的买卖逻辑。 他们既没有鉴别资金来源的本事,更没有监管诈骗的义务,凭啥要为骗子的恶行买单? 不过话说回来,警方冻卡也不是没依据。 就像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的付建律师10月26号接受采访时说的,按相关规定,为了查案冻结涉案资金是合法的。 可合法不代表合情理啊!骗子10月24号用赃款买粮,转个手就把粮食卖了变现,把农民当成“洗钱工具人”,等10月26号警方冻了农民的卡,真正的骗子早溜之大吉了。 这就好比小偷用偷来的钱买东西,却把店家的钱扣了,怎么想都觉得别扭。 更让人揪心的是“自证清白”的成本,律师说只要能证明钱是合法所得,3天就能解冻,可对孙先生来说,10月26号之后就得天天抱着皱巴巴的交易凭证、微信聊天记录跑派出所,找齐材料再跟异地警方沟通,哪一样不要花时间精力? 而且账户冻结最长能到六个月,这期间贷款要还、日子要过,普通家庭根本扛不住。 其实今年以来,河南警方已经处理了12起类似的“购粮洗钱”骗局,受害者都是像孙先生这样的小商户。 骗子专挑农民下手,就是看准了他们信息闭塞、防范意识弱,可咱们的机制能不能更周全点? 比如能不能在骗子10月24号打款前就拦截赃款,而不是等钱到了农民手里、粮食被拉走后,10月26号再来冻卡? 102.3吨小麦,是从春天种下去,到10月收上来,多少个起早贪黑种出来的?28万,是一家人全年的指望。 你们说,农民卖粮时咋能避开这种“当天收款两天冻卡”的坑?警方办案和保护农民权益之间,该怎么平衡才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