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一个多月,宗馥莉又回娃哈哈了! 这事儿闹得,真跟演电视剧一样。前脚刚走人,后脚又回来管事,41天的“独立运动”直接翻篇。一开始大家都以为娃哈哈要大换血,结果呢?转头就宣布2026年继续用“娃哈哈”这个老牌子,宏胜系那边也立马通知经销商打款交保证金,继续卖娃哈哈产品。说白了,就是“娃小宗”这牌子刚冒个头,就被摁下去了。 你说她真想彻底分家?我看未必。宗馥莉这一招“辞职出走”,更像是逼宫。她手里的宏胜系,那是娃哈哈真正的生产命脉,从瓶子到灌装,全靠宏胜撑着。娃哈哈集团呢?空有“娃哈哈”这块金字招牌,可生产线早就不够用了。你没产能,光有商标,等于拿着房产证却没房子住,能干啥?反过来,宏胜有厂有工人有销售网络,可没品牌授权,货出不去,银行也不给贷款。两边谁也离不开谁,僵持下去,最后全得喝西北风。 听说那段时间,内部乱得一塌糊涂。员工工资发不出来,生产线随时可能停摆。宗馥莉原本打算11月直接放假,让员工去找集团要说法,这招狠啊!真要这么干,娃哈哈的品牌信誉立马崩盘。这一下,各方势力全坐不住了。国资方也好,董事会也罢,再不松口,整个盘子都得砸手里。 现在好了,表面看是宗馥莉“回归”,其实是双方各退一步。她不再硬推“娃小宗”,集团也默认了宏胜继续代工的地位。可背后的利益怎么分?这才是真正的难题。以前是父女俩一块干,钱怎么分都好说。现在呢?宗庆后老爷子不在了,宗馥莉既要顾全大局,又要为自己的宏胜系争取最大利益。代工费给高了,集团不干;给低了,宏胜亏本,谁还愿意干? 更别提那些经销商了。之前让他们交保证金,一个个都缩着脑袋不打款。为啥?怕交了钱,拿到手的货变成“娃小宗”,市场不认啊!品牌一换,消费者买账吗?渠道商还愿意铺货吗?这些都是实打实的风险。赵方宸这些老将都说了,经销商对“娃小宗”根本不信任,宁愿等娃哈哈这块老牌子。 所以说,这场风波表面看是亲情与权力的博弈,实则是一场现代企业治理的生死局。家族企业走到这一步,太难了。感情归感情,生意归生意。宗馥莉现在以宏胜总裁的身份回来,看似低调,实则掌握了真正的生产命脉。她不需要坐在董事长的位置上,只要把控住供应链和销售渠道,话语权一点都不会少。 接下来就看怎么谈了。利润怎么分?品牌授权费多少?未来战略谁说了算?这些问题不解决,下次再闹掰,可能就没这么容易收场了。娃哈哈这艘大船,经不起几次这么折腾。 但话说回来,能在这个节骨眼上稳住局面,宗馥莉确实有两把刷子。进可攻,退可守,硬是把一场危机变成了重新谈判的筹码。商海浮沉,有时候就得这么狠一把,才能杀出条血路。 只是不知道,这一回的“和平”能维持多久。毕竟,利益的账,迟早要算清楚。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