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声称,北京在这一轮冲突中很可能没有意料到美国的反击如此迅猛,这极可能导致贸易战全面失控。10月13日,德媒表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北京在贸易战中一直展现出精心算计、沉着冷静的形象,但是在最新一轮的中美交锋中,中国人却显露出了“宁死也要赢”的姿态。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9 月中美刚在马德里谈完,美方转身就加码制裁,把数千家中国企业列入管制清单,还搞出穿透性规则扩大打压范围。这哪是 “反击”?分明是主动掀桌子。中方 10 月 9 日才出台稀土出口管制,这明明是被步步紧逼后的正当回应,怎么倒成了 “意料之外”? 再说中国的 “宁死也要赢”,这话更是找错了重点。中国从来没想过要 “赢” 得你死我活,而是要赢回公平的贸易环境。就拿稀土管制来说,不是一刀切禁止出口,符合规定的申请照样给许可。这种精准管控的操作,既守住了国家安全底线,又给谈判留了余地,哪里看得出 “拼命” 的冲动? 倒是美国的表现,活像个情绪失控的赌徒。10 月 10 日威胁加征 100% 关税,12 日特朗普就说 “一切会好起来”,14 日又翻脸要停购中国食用油。三天之内三次变卦,与其说反击迅猛,不如说章法大乱。连英国《金融时报》都看不过去,直言这是特朗普政府 “信誉低下” 的铁证。 德媒自己的国家数据,其实早打了这个说法的脸。2025 年前 8 个月,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了德国最大贸易伙伴。美国的关税大棒,先砸疼了自己的盟友。德国汽车、机械产业对美出口暴跌,联邦经济部长都急着呼吁欧盟 “果断反击”,这时候倒说中国 “要赢”,未免太双标。 中方的立场从来没变过:不想打,但也不怕打。从 4 月反制美方 “对等关税”,到 10 月的稀土管控,每一步都有理有据,全是在世贸规则框架内行事。经济学家万喆说得明白,这不是被动承受,而是主动维护产业链安全。这种冷静克制,跟 “宁死也要赢” 根本不沾边。 美国真正该慌的,是自己的套路不管用了。关税威胁吓不倒中国,反而让美国商界怨声载道,股市跟着剧烈震荡。王义桅教授说得精辟,美国这是 “一脚踢到了钢板上”,现在放软话不过是找台阶下。 贸易战从来没有赢家,中国比谁都清楚这一点。但清楚不代表妥协,沉着冷静也不意味着任人拿捏。所谓的 “宁死也要赢”,不过是中国在维护正当权益时,那份不卑不亢的底气。这种底气,来自完整的产业链,来自全球伙伴的信任,更来自不惹事但绝不怕事的清醒。 要是德媒真关心贸易战会不会失控,不如去劝劝美国别再反复横跳。毕竟,把谈判桌当戏台的,从来不是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