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杨振宁首次回国探亲,有人问他想见谁,他写出的第一个答案是邓稼先,他估计却不曾想到:这个回答,会意外救了邓稼先一命!还救出了不少身陷囹圄的国家栋梁! 1971年夏天,杨振宁时隔多年第一次回国探亲,得知杨振宁回国的事情,中央也非常重视。很快组织就派人与杨振宁联络,为了安排好这次行程,有关方面还询问杨振宁回国后有什么想见的人。 杨振宁听了后没有犹豫,当即在名单上写下了邓稼先的名字。杨振宁回国后,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顺利与邓稼先见面,二人聊得非常开心。 然而那时的杨振宁还不知道,正是自己这次回国的见面安排,救下了邓稼先以及一批的国之栋梁。 1950年8月29日,邓稼先抢在美国禁令发布前,顺利坐船回到了中国。归国之后,邓稼先被安排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所工作,邓稼先很快就投入到了国家的科研工作中。 此前在美国求学生活,邓稼先回来后却很快就适应了国内的生活,不但工作步入了正轨,邓稼先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那段时间,邓稼先一面做着核理论的研究工作,一面和家人过着幸福安宁的生活。 1958年8月的一天,原子能所所长钱三强将邓稼先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内,他表示组织决定调邓稼先去负责一项重要的工作。 邓稼先当然清楚钱三强所说的是什么,他没有犹豫,立即接下了这个任务。自此,邓稼先带队投入到了原子弹的研发工作中,可这项工作一开始就遇到了巨大困难。中国不但缺乏各类研究资料,其他硬件设施也明显不够。 邓稼先并没有放弃,他带队一面靠着自己的努力搭建配套设施,一面带着理论部的专家们日复一日进行相关理论数据的推算。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到了1961年末,原子弹的理论计算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就在此时,邓稼先带领的团队又遇到了一个新的难题,由于国内物资紧张,大家的生活都非常困难。邓稼先经常要拿家里的粮票犒劳团队,好在众人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依旧团结,共同克服了这些困难,并最终完成了原子弹的制造。 原子弹成功引爆后,邓稼先并没有停下,很快他又带领团队投入到了氢弹的研发工作中。靠着国内仅有的计算机等设备,邓稼先等人通过不断推导测算,终于取得了一个理论上的成功方案。 在他们的推动下,氢弹的研发工作也非常顺利,可就在这关键时刻,特殊时期的到来影响了他们的工作——邓稼先与于敏等人都受到了影响,他们和家人的日子都变得非常困难。 经历了这些磨难,邓稼先的心里也非常难受,那段时间他每天只是默默工作,虽然自己受到了影响,但他还是不想耽误国家的重要工作。 无奈,邓稼先等人面临的阻力非常大,他又必须兼顾工作和家庭,就在这种环境下,邓稼先和于敏等人还是克服了诸多困难,完成了氢弹的研发工作。 然而氢弹的成功引爆,并没有让他们的处境变得更好。随后,邓稼先等人的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就在这危急关头,杨振宁的回国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周总理一直想拯救邓稼先等重要科学家,只是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得知杨振宁要见邓稼先后,总理立即借此机会将他救了出来。 在与杨振宁见面的时候,邓稼先并没有谈起自己遭遇的一些事情,杨振宁倒是问了他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原子弹到底是谁搞出来? 原来,杨振宁在美国的时候就听到美方宣传,中国的原子弹实际上是在美国科学家的协助下搞出来的。他对此一直有疑问,见到邓稼先后,他迫不及待想要找到答案。 周总理听说此事后,便让邓稼先直说,邓稼先便在上海的送别会上,告诉了杨振宁真相。听说了真相后,杨振宁激动得热泪盈眶。 而杨振宁或许也没想到:自己与邓稼先的会面,帮助他与许多受难的科学家摆脱了困境。因为周总理等人利用这个契机,将他们都成功救了出来。因此邓稼先心里也非常感激杨振宁,二人成为挚友。 杨振宁回美国之后,依旧与邓稼先保持着联系,此后他多次回到中国,每次都专程去拜访邓稼先。后来他得知邓稼先的身体出了状况,便在美国买到尚未公开上市的治癌新药白芥素,托人送回国内给邓稼先治病。 特殊时期结束之后,邓稼先和诸多学者的研究环境得到了改变,大家都非常高兴,纷纷投入到了新一轮的工作中。邓稼先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每日忙于工作,这也导致他的病情快速恶化。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病去世,年仅62岁。得知这个噩耗,杨振宁十分悲痛,邓稼先的早逝不仅仅对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对世界物理学界同样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