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美国正式宣布了 2025年10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已启程访问马来西亚、日本和韩国,这场行程紧凑的访问核心目的很明确:谈生意。特朗普人还没到亚洲,就先在卡塔尔多哈做了个短暂停留,拿下了波音公司的大单,这为他接下来的亚洲之行定下了基调。 先拿波音大单造势,看着是开门红,其实藏着不少门道。卡塔尔买波音飞机,未必是真看好产品,更可能是给美国在中东事务上的支持“付账单”,这种捆绑政治的生意,根本算不得波音的硬实力。要知道波音这些年问题不断,737MAX的设计缺陷出过致命事故,787又曝出过结构件安装问题,连美国联邦航空局都卡着认证不让。真靠产品说话,卡塔尔未必会这么爽快下单,特朗普心里门儿清,才急着把这单当“政绩”摆出来。 这场“谈生意”的本质,还是特朗普那套“交易型”老把戏,只盯着短期能拿到的好处,哪管什么长期合作的根基。他这人最擅长用不可预测性当筹码,前一秒可能笑脸谈合作,后一秒就掏出关税大棒,这次去亚洲,估计还是老套路:先秀肌肉、提苛刻条件,再逼着对方让步。可亚洲这几个国家,早就把他的路数摸透了,不会那么容易上当。 去日本谈生意?核心还得绕开不了汽车关税那道坎。特朗普一直喊日本汽车贸易不公平,威胁要加征25%的关税,可日本那边也硬气,汽车产业是命脉,根本不可能轻易松口。之前七轮谈判都卡着没进展,日本宁愿在半导体、稀土技术上合作,也不愿在关税上妥协。特朗普想靠着施压拿好处,大概率会碰一鼻子灰,毕竟日本车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摆在那儿,真加关税,美国消费者买单,国内车企也未必能接得住市场缺口。 韩国那边的生意更不好谈。韩国汽车对美出口已经降了快20%,可新上台的李在明政府压根不急着签协议,还想观望欧盟和日本的谈判结果。韩国要的是回到零关税的自贸协定状态,这恰恰是特朗普不愿给的。更麻烦的是,特朗普还想把驻军费用和贸易谈判捆在一起谈,这种“一揽子打包”的套路,韩国最反感,毕竟谁也不想用经济利益换安全成本,这笔账韩国算得比谁都清楚。 马来西亚看似好拿捏,其实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东盟国家早就被美国逼着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马来西亚嘴上说愿意调整合作,心里却怕得罪中国这个大贸易伙伴。特朗普想从马来西亚拿制造业订单、搞供应链转移,可马来西亚的电子产业、棕榈油出口都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真要跟美国绑太紧,损失的只会是自己。到时候大概率是表面答应合作,实际打打折扣,绝不会像卡塔尔那样痛快签单。 所谓的“谈生意”,本质上还是把外交当成了生意场,只算短期利益的小账,不算战略合作的大账。这种交易型的套路,或许能拿到零星订单,却赢不了长期信任。毕竟谁也不想跟一个反复无常、只讲利益的伙伴长期合作,这一点,特朗普恐怕到现在还没想明白。 各位读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