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一名伞兵因失误,被挂在法国的一个教堂上,当德军发现他的时候,他装死骗过了德军,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这次装死,竟然让他在教堂上“挂”了75年。 约翰·马文·斯蒂尔1912年11月29日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大都会市。作为家中长子,他从小就帮着父亲在俄亥俄河上干活,母亲则在家照看弟妹们。他上完当地学校后,就开始打零工,农场活和建筑工都做过,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二战前,他的生活就是围着家庭转,没啥特别的追求。 1942年,他应征入伍,加入美国陆军,先接受基本训练,然后被分到第82空降师。那时候伞兵部队挺新鲜的,他得学怎么背着重装备从高空跳伞,还得适应夜间行动。训练挺苦的,包括检查装备、模拟落地集结啥的。他在第505伞兵团F连当兵,慢慢从新手变成有经验的伞兵。 1943年,他随部队去了意大利战场,参加了一些行动,积累了实战经验。那次战役让他知道敌后作战的风险多大。第82空降师的任务就是快速部署,破坏敌人后方。诺曼底登陆前,他和其他伞兵在英国基地做准备,研究法国地图,演练降落路径。他携带的标准装备有步枪、弹药、无线电啥的,目标是控制诺曼底的关键点位。作为普通士兵,他参与小组协作,确保在敌区能互相支援。他的军旅路从入伍到D日,基本就是从菜鸟到老兵的转变。 约翰·斯蒂尔在部队里的角色不算突出,但他的经历让第82空降师出了名。伞兵训练强调速度和协作,他得学会在短时间内组队破坏敌方设施。意大利行动后,他对敌后生存有了心得,比如怎么避开巡逻兵。诺曼底前,部队从英国起飞,他和其他人一样,背着沉重包裹,准备在指定区着陆。D日凌晨,飞机低空飞行,遭遇防空火力。他的伞在打开后偏离路径,缠在圣梅尔埃格利斯镇教堂尖塔上。 身体悬挂在塔侧,脚离地15米左右。下方德军士兵手持武器在广场巡逻。他保持静止,握紧伞绳,避免晃动。德军抬头看他,以为他已死。其中一人用电筒照射,没见动静,就继续搜其他伞兵。钟楼钟声响起时,塔身轻微振动。他挂了约两小时,一枚弹片击中耳朵,血流下来,但他没出声。德军返回,用钩子拉他下来,押到镇内建筑,绑住双手。德军给他包扎耳伤,然后关进临时牢房审问。几天后,盟军推进到镇上,德军撤退,他被释放,回部队。 这个事件在诺曼底登陆中挺典型的,伞兵们面临高风险。约翰·斯蒂尔挂塔的过程暴露了空降行动的弱点,比如风向和导航问题。第82空降师的任务是控制镇子周边,阻断德军增援。他落地偏差不是个例,很多伞兵散落到敌区。德军在镇内设防,搜捕伞兵。他装死骗过初次检查,但最终被俘。俘虏期间,德军没虐待他,提供医疗。盟军解放镇子时,他快速归队,继续作战。他的故事后来传开,因为它体现了伞兵的韧性。实际上,还有另一个伞兵肯尼斯·拉塞尔挂在教堂屋顶上,但斯蒂尔的位置更显眼。电影《最长的一天》把这事拍进去,由演员演绎,增加了知名度。镇上教堂成了纪念点,挂假人模型提醒人们D日的混乱。 战后,约翰·斯蒂尔回美国,住在北卡罗来纳州费耶特维尔。他干建筑和农场活,过普通日子。1957年,他第一次重返圣梅尔埃格利斯,镇民在广场迎接,给他鲜花。镇长办仪式,授他荣誉公民。他和居民握手,看战时遗址。1960年代,他多次回去,参加D日周年活动。每次都去教堂下抬头看塔,那里有假人模型和伞,模仿他当年姿势。模型用布和木头做,伞布在风中动。镇民办游行,他走在前头,挥手回应围观者。他和其他老兵在咖啡馆聊回忆,看旧照片地图。1969年,他最后一次去,参加仪式,镇民点蜡烛。他回国后,身体不行了,5月16日死于癌症,56岁。葬礼在当地办,亲友和老兵来,棺上盖国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