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特朗普因担心报复,未就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实施制裁 最近华尔街日报的

运赛过去 2025-10-25 23:54:15

华尔街日报:特朗普因担心报复,未就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实施制裁 最近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直击要害,说美国政府内部其实早就有针对中国从俄罗斯买石油的次级制裁方案,但特朗普最后拍板没推进,主要就是怕中国反手来一记稀土限制,让美国的高科技和军工链条卡壳。这事儿发生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刚起步没几个月,时间点卡在2025年10月上旬,正好是全球能源市场乱成一锅粥的时候。俄罗斯因为乌克兰问题被西方围堵,石油出口渠道越来越窄,中国和印度这些大买家就成了莫斯科的救命稻草。美国这边想掐断这条线,但特朗普权衡再三,还是选择了绕道走。 特朗普2024年大选卷土重来,11月胜出后,1月20日宣誓就职,马上就把对外政策调头对准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他上台第一件事儿就是重启对俄施压,承诺用经济武器逼普京坐下来谈和平。结果呢,俄罗斯石油成了突破口。西方从2022年开始就对俄油设了价格上限,但执行起来漏洞百出,中国企业去年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总量超过5000万吨,占俄油出口的四成多。这不光是能源交易,还牵扯到地缘博弈,北京通过这个渠道间接支持了莫斯科的战争机器。美国情报机构监测到,中国国有油企像中石油中石化这些巨头,用影子船队和第三方中转站绕过追踪,买的还是打折货,平均每桶便宜10到15美元。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基于白宫内部文件,透露国务院和财政部联合起草了一份备忘录,列了十几条针对中国买俄油的次级措施。比如,冻结涉事中国能源公司的美元资产,禁止美国银行清算相关交易,甚至不让那些油轮在美国港口靠岸。这套方案听起来狠,但实际操作起来风险不小。特朗普团队内部辩论了好几轮,国家安全顾问和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都推这个方案,说能直接打断中俄资金链,符合美国“能源独立”和“盟友团结”的调子。贝森特在10月16日的公开讲话里还强调,要和欧盟日本这些伙伴协调,共同反击中国在稀土上的把戏。但特朗普看完文件后,没急着签字,而是搁置了。 为什么搁置?报道点明,核心原因是特朗普对中国的报复心存忌惮,特别是稀土这张牌。中国控制了全球九成以上的稀土加工产能,这些元素是电动车电池、风力涡轮机、F-35战斗机电机这些关键部件的命根子。回想2019年特朗普第一任期,中美贸易战打到白热化,中国商务部就发过话,暗示要限制稀土出口。那次虽然没真卡死,但美国供应链就乱了套,国防承包商像洛克希德·马丁和雷神这些公司,生产线停摆了好几周,零件短缺导致成本飙升20%。现在2025年,情况更棘手。中国10月10日刚宣布新版稀土出口管制,新增对军用系统的审查程序,直接瞄准了美国的军工需求。特朗普团队评估过,如果推次级制裁,北京很可能旧戏重演,甚至升级到全面禁运。那美国呢?短期内从澳大利亚或越南挖矿替代,产能跟不上,全球稀土价格可能翻倍,波及特斯拉这些民用企业,股价一跌街头抗议就来了。 这决定不是特朗普一拍脑门儿,而是基于现实算盘。阿拉斯加峰会前夕,他和普京谈了三小时,焦点就是乌克兰停火和能源让步。峰会后,美国直接对罗斯石油和卢克石油这两大俄油巨头下重手,冻结海外资产,禁美国公司交易。油价当天跳涨5%,布伦特原油冲到85美元一桶,能源股在华尔街大涨。但对中国的部分,特朗普明确划线,只在声明里点到“第三方买家需警惕”,没动真格。欧盟那边9月19日提出类似针对中国公司的措施,但特朗普施压后,他们也缓了步子。报道说,这体现了特朗普的实用主义:先稳住俄罗斯这条主线,别让对华摩擦分散火力。毕竟,中美贸易额去年还超6000亿美元,贸然开战,通胀压力更大,美国中产的汽油账单就得涨。 影响呢?短期看,俄罗斯石油出口量下滑15%,普京公开松口,重启和平谈判框架。莫斯科的卢布汇率稳住了,但财政赤字扩大,军费开支吃紧。中国这边,油企调整策略,转向陆路管道和中亚中转,进口量没掉反升,占俄油总出口近五成。印度也跟着沾光,继续低价囤货。全球能源市场更碎片化,OPEC+会议上沙特和阿联酋抱怨美国抢戏,油价波动加剧。长期来说,这事儿暴露了西方制裁的软肋:次级措施管用,但一碰大国就得掂量供应链反噬。美国国会山上,共和党鹰派批评特朗普“软对华”,民主党则说这是明智退让,避免军工断供。智库兰德公司的一份报告估算,如果稀土真被卡,美国国防项目延误半年,成本多出数百亿。

0 阅读:63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