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成都,两个装有价值1.5万余元衣物的袋子放在家门口,等待快递员上门取件时,却被88岁的邻居婆婆当成废品捡走,以9元的价格卖掉。报警后,衣物虽然被找回,但已不同程度受损。双方就赔偿金额协商未果后,对簿公堂! 来源:【大象新闻】 今年4月15日下午两点,王东(化名)将装满衣物的两个袋子放在家门口,等待快递员上门取件! 这些不是普通衣物,其中包括2024年8月购买的始祖鸟冲锋衣和冲锋裤,仅这两件就价值5638元,还有其他价格从60元到700元不等的衣物,总价值约1.5万元! 外出办事后,王东在下午四点接到了快递员的电话,被告知并未看见任何袋子。意识到衣物可能被盗,他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并向小区物业反映了情况! 四天后,物业公司通过监控找到了拿走袋子的人——与王东同住一栋楼的88岁张婆婆(化名)! 张婆婆的儿媳李芳(化名)随后联系了王东,解释了事情经过:婆婆误将袋子当作被丢弃的废品,与她自己的旧衣服一起打包,以9元钱的价格卖给了回收站! 李芳立即带着婆婆前往回收站寻找,最终找回了包括始祖鸟冲锋衣和冲锋裤在内的5件衣物。但这些衣物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受损。拿着受损的衣物,王东提出了8000元的赔偿要求! 李芳起初觉得金额过高,考虑到衣物折旧,她提出了5500元的赔偿方案,但遭到了王东的拒绝! “他说衣服是全新的还有吊牌,但回收的人告诉我们当时没看到这些衣服有吊牌,确定是旧衣服。” 由于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公安机关在调查后于5月13日出具了《不予立案通知书》,王东随即将张婆婆及其儿媳以及小区物业公司起诉至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法院! 索赔各项费用共计22530.9元。 9月18日,该案在双流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 法院判决书指出,张婆婆辩称自己系“误捡他人丢弃的垃圾”,但王东放置的衣物为待寄快递,且张婆婆在发现衣物属性后未及时返还反而变卖,主观上存在过错,其行为已构成民事侵权,应承担赔偿责任。 关于财物损失金额,法院结合王东在公安机关陈述的衣物清单、提交的购买记录,以及双方确认的“已归还5件衣物”等事实。 综合考量衣物购买时间、使用情况、已追回物品数量及价值等因素,酌情判定张婆婆赔偿王东财物损失800元! 9月26日,在收到法院判决书后,李芳通过微信转账将800元赔偿款转给了王东。这场持续近半年的纠纷终于画上句号! 九元卖掉的是衣物,八百元赔的是损失,但邻里间的信任裂痕却不是金钱能轻易填补的! 正如网友所言:“这场纠纷里没有绝对的坏人,却因为各自的疏忽闹得不愉快。” 这800元的判决,更像一堂沉重的公开课,教会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既要守护好自己的财物,更要守护好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温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