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首次!四中全会公报中这一最新提法,我们该如何理解? 四中全会公报农村篇章中,出现了这样一个最新的提法: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一提法尚属历史首次。 农村实际常住人口超过5亿人,占比接近40%,农村国土面积占比更是超过90%,因此,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公报中首提的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究竟涵盖哪些方面呢? 其一,基础设施硬件。这包括道路交通和出行,农村电网,饮用水,燃气,数字网络,文化娱乐设施,市场,网购设施,卫生环保设施等。目前,这些基础设施硬件在各地农村的建设水平很不均衡,且存在不少的短板,影响广大农村人口整体生活质量的提升。 其二,服务类软件。这包括教育、医疗、养老等配套服务。农村,由于居住人口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严重短缺,养老服务也跟不上发展的实际需要,整体与城市无法相提并论。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乡村与城市的同步发展是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有效路径。农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有效消费需求自然就上来了,内需也就有了新的增长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