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张恨水被迫结婚。他嫌弃妻子貌丑,却经常和妻子同房。不久后,妻子怀孕生

经略简料 2025-10-24 12:29:06

1913年,张恨水被迫结婚。他嫌弃妻子貌丑,却经常和妻子同房。不久后,妻子怀孕生下一个儿子,他却怒骂:真是晦气! 写尽天下悲欢离合的张恨水,可能自己都没想到,他人生中最刻薄的一句话,竟是送给亲生儿子的。 1913年,元配徐文淑为他诞下长子,他却脱口而出:“真是晦气!” 那句听起来带着锋芒的狠话,背后究竟藏着一段怎样不为人知的过往?它不光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嫌弃,更是一个新青年对旧时代的挣扎,以及一个旧式女子用一生沉默,换来尊严的漫长战役。 故事的开端,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18 岁的张恨水,还没从父亲去世的悲痛中缓过来 —— 父亲走了才半年,母亲就急着给他张罗婚事,一心想靠这门亲事把他拴在自己身边。媒人指着远处一个“亭亭玉立”的身影给他看,可掀开盖头的,却是相貌平平、身材矮胖的徐大毛。 这对一个满脑子都是“吟诗作对”浪漫想象的文人来说,简直是精神上的活埋。他无法反抗母亲,只能把满腔的愤懑宣泄在笔下。 1914 年,他正式启用 “恨水” 作为自己的笔名。细究起来,这个笔名的灵感来自 “人生长恨水长东”,字里行间满是那份挥之不去的无尽怨念。 他用行动表达着疏离,宁可一个人在窗下枯坐到深夜,也不愿与妻子多说一句话。当他们第一个孩子出生,他的反应竟是那句冷酷的“晦气”。没多久,孩子因肺炎夭折,他隔着门听着妻子撕心裂肺的痛哭,连门都未曾踏入一步。 婚后不久,他便以谋生为名逃离了那个家,奔赴自己的新天地。在北京的这段日子里,他的生命中先后出现了两位特别的女性:一位是新潮的胡秋霞,另一位则是后来被他视作灵魂伴侣的周南。他为她们写书、为她们另置宅院,似乎早已将安徽老家的那个元配抛之脑后。 但奇妙的是,他越是逃离,就越是依赖。当他在外追逐爱情与事业时,是徐文淑,这个他不屑一顾的女人,在老家撑起了一切。 她侍奉婆婆,甚至比亲女儿还亲;她照管张恨水的弟妹;抗战爆发,全家迁回潜山,更是她挑起了整个家族的重担。 最关键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她在张家的地位。胡秋霞早产生下的儿子张晓水体弱多病,眼看就要活不成,是徐文淑硬生生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并视如己出地抚养长大。从此,她不再只是“元配”,而是所有孩子心中唯一的“大妈”。 张恨水的嫌弃,不知不觉间变成了一种复杂的依赖。他只需每月寄钱回家,就知道后方安稳无虞。徐文淑就像一根定海神针,牢牢稳住了他漂泊在外时整个家族的根基。 1958年,这位沉默了一生的女人,在上坡去给张晓水寄信的路上,突发中风倒下。弥留之际,她拿出身边仅有的两枚金戒指,一枚给了胡秋霞,另一枚给了周南,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也是唯一的遗言,便是 “家和万事兴”。 她的葬礼上,张家所有的子女,无论生母是谁,都为她披麻戴孝。张晓水亲手为她立碑,碑上只刻了两个字:“张母”。说到底,这就是她应得的奖赏,更是所有人都认可的、属于她的最高荣誉。 彼时张恨水还在外地赶稿,噩耗时一传到他耳中,他握着笔的手猛地一松,笔 “啪” 地一声掉在了地上,再也没心思继续写。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长久地沉默。那份无言,或许是他迟到了一辈子的忏悔。他恨命运之水东流,却靠着她这座堤坝,安稳了一生。 信源:百家账号——1913年,张恨水被迫娶妻,新婚夜,被妻子样貌吓得跑出婚房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经略简料

经略简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