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在英国《金融时报》10月23日刊登的专访中作出两大判断:一、全球正处于重大过渡期,正逐步迈向“后美国”秩序和多极世界时代; 二、美国不再愿意担任国际秩序的担保人,目前也没有任何国家有能力或意愿,填补美国留下的空缺,过渡过程将“混乱且难以预测”。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觉得“多极世界”这四个字听起来挺抽象,那我们就从比较好懂的实际事情说起。 比如俄乌冲突到现在已经快三年,战争没停下来,反倒让欧洲重新思考安全问题。以前欧洲在安全上几乎是靠着美国,北约说了算。 但现在,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明显不像一开始那么坚定了,欧洲国家就不得不考虑自己是不是也得多拿出点力气。 法国和德国最近就不断在谈“战略自主”,这背后其实就是对美国不再像过去那样愿意当“老大哥”的一种回应。 再看中东,以色列和哈马斯的冲突已经持续了快一年,局势一直没稳定。美国虽然还是时不时站出来说几句,但真正能让双方坐下来谈的动力并不强。 这也让很多国家开始意识到,靠美国来维持地区稳定,已经不像过去那么保险。你看沙特和伊朗,过去是死对头,现在反倒在中国的斡旋下握了手。 这也说明大家开始找“备胎”了,不想把命运全交给一个国家。再看看亚太这边,美国虽然嘴上说“重返亚太”,但做的事情也越来越让人觉得它更像是来“搅局”的。 比如加大在南海的军事存在,拉着盟友搞各种小圈子,甚至连经济合作也搞得不温不火。相比之下,中国推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已经实实在在地开始运转了。 很多国家都更愿意参与到这种稳定、务实的区域合作里来。说到底,对东南亚这些国家来说,谁能带来更确定的未来,谁就更有吸引力,而不是谁说得响亮。 黄循财说的“后美国”秩序,其实不是美国突然消失了,而是它的影响力开始被“稀释”。各个区域的国家都在根据自己的利益,寻找更合适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再一味看美国脸色。 这就像一个大家庭里,原来是老大说了算,现在每个兄弟姐妹都开始想着怎么给自己争点话语权。这种变化其实早就开始了,只不过现在越来越明显了。 其实也不能全怪美国,毕竟它自己国内也有不少问题。政治极化加剧,政府换届像坐过山车一样,政策方向经常前后不一,再加上财政压力大。 愿不愿意继续花那么多钱在海外维持影响力,是个现实问题。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它在很多国际事务上开始显得“犹豫不决”,也不愿意再当那个“哪里有事哪里就有我”的角色了。 所以,这次的专访之所以值得反复读,不是因为它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新理论,而是因为它把当下这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世界局势,用最直接的方式点了出来。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不再只有一个“老大”的时代,这既是挑战,也是机会。谁能看清趋势,谁就能在下一轮国际秩序中占得先机。 至于美国是不是还愿意回来继续当“担保人”,那就得看它自己先把家里的事情理清楚了。 参考资料:澳智库:全球南方正在探索“后美国秩序” 2025-06-05 09:50·参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