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美军轰炸东京半年,然而却收效甚微,这时指挥官李梅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 让三百多架轰炸机携带2000吨凝固汽油弹,全部倾泻在东京街头,一时之间,整个东京都在燃烧……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二战期间,为了尽快结束战争,美军将目光投向日本本土,试图通过轰炸摧毁日本的工业体系和战争潜力,然而,早期的战略轰炸并不顺利,从1944年底到1945年初,美国空军对东京进行了多次高空轰炸,但效果寥寥,美军原本希望通过精准打击工厂和军事设施来削弱日本的战争能力,但实际情况却让他们大失所望。 问题首先出在日本的工业生产方式上,与欧美国家集中式的大型工厂不同,日本的工业体系高度分散,许多零件是在居民家中或小作坊中生产,最后才送到工厂组装,即使炸毁了大工厂,生产也不会完全停止,这种分散模式,让美军的高空轰炸无法切断日本的军火供应。 另一个问题是技术限制,B-29轰炸机虽然是当时最先进的飞机,但在东京上空的高空急流影响下,炸弹的投掷误差极大,常常偏离目标数百米,此外,高空轰炸期间,日本的防空火力也较强,给美军任务增加了难度,半年时间内,大量炸弹被白白浪费,战果极不理想。 就在美军陷入困境时,一位新的指挥官站了出来,他就是柯蒂斯·李梅,当时年仅38岁,却已是美军最年轻的将军之一,李梅上任后迅速研究了日本的城市布局、气候条件以及防空能力,发现高空轰炸并不适合日本,他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战术方案,试图以更激进的方式来打击日本。 李梅注意到,日本的城市多以木质结构为主,房屋间距密集,火灾风险极高,同时,春季的东京风力较强,干燥的空气为火势蔓延提供了条件,而夜间防空力量薄弱,令美军有更多操作空间,基于这些分析,李梅决定放弃高空轰炸,转而采用低空夜间火攻,用燃烧弹直接摧毁日本的城市。 燃烧弹是当时新研发的武器,其核心材料是凝固汽油,这种炸弹一旦爆炸,燃烧的汽油会四处飞溅,粘附在任何物体上,火焰温度极高且难以扑灭,相比传统的高爆弹,燃烧弹更适合对付日本这样的木质城市,李梅的计划是用燃烧弹摧毁居民区,不仅破坏工业生产,还要彻底瓦解日本民众的心理防线。 1945年3月9日深夜,李梅的计划正式实施,334架B-29轰炸机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机上装载了超过2000吨燃烧弹,为了增加载弹量,飞机拆除了大部分防御武器,并降低飞行高度至1500米以内,以便精准投弹,第一波轰炸机在东京下町地区投下了照明标记,随后大批燃烧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 燃烧弹迅速点燃了东京的木质建筑,火势在强风的助推下迅速蔓延,形成了巨大的火海,居民区被彻底摧毁,火焰吞噬了一切,连河流都因高温而沸腾,许多人试图逃入水中避难,却因缺氧或高温而丧命,一夜之间,东京中心城区的大片区域被夷为平地,超过10万人在这场灾难中丧生。 这次轰炸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也对日本的工业体系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小作坊被烧毁,大工厂失去零件来源,工业生产能力大幅下降,在心理层面,这场轰炸更是让日本民众感到绝望,此前的“玉碎战”口号在城市废墟面前变得毫无意义。 东京大轰炸后,李梅的战术被迅速推广到其他城市,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地相继成为目标,这些城市的工业基础和居民区也在燃烧弹的攻击下化为灰烬,整个日本的城市工业基础被系统性摧毁,生产能力已不足以支撑长期战争。 李梅的这一系列火攻行动,从军事角度来看,确实加速了日本的失败,到1945年8月,日本已经无力支撑战争,最终在两颗原子弹的打击下宣布投降,然而,这场大规模针对平民的轰炸也引发了广泛争议,战后,许多人谴责这一战术过于残忍,完全无视平民的生命安全,而李梅本人也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