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声称,北京在这一轮冲突中很可能没有意料到美国的反击如此迅猛,这极可能导致贸易

未央秘史 2025-10-23 16:42:45

德媒声称,北京在这一轮冲突中很可能没有意料到美国的反击如此迅猛,这极可能导致贸易战全面失控。10月13日,德媒表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北京在贸易战中一直展现出精心算计、沉着冷静的形象,但是在最新一轮的中美交锋中,中国人却显露出了“宁死也要赢”的姿态。 谁也没想到美国会把关税玩得这么极端,2025年4月,美国直接把部分中国商品的税率从之前的54%一下拉到145%,这种幅度的跳涨,别说企业没准备,估计连政策研究者都得愣一下。 关税覆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刁钻,精准盯着“中国制造2025”里的核心产业,从半导体到医疗设备,几乎把中国产业升级的关键赛道全圈了进去,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贸易保护,更像是对着中国经济的“腰眼”出拳。 半导体领域的制裁更是透着股“赶尽杀绝”的意思,2024年12月那波操作堪称史上最狠,美国商务部一下把140家中国企业塞进“实体清单”,连北方华创、盛美上海这些半导体设备领域的骨干企业都没能幸免,顺带还把24种制造设备和3种软件工具纳入限制范围。 更让人意外的是那个“外国直接产品规则”,只要产品里沾了点美国技术,哪怕是马来西亚、新加坡这些第三国企业生产的,也不能卖给清单上的中国公司,这种“长臂管辖”简直把全球供应链都捆上了美国的战车。 要知道2022年的限制还只是针对顶尖制程,这次直接把中低端设备也堵死了,摆明了要断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后路,这力度确实超出了之前的预判。 光伏产业的遭遇更能看出美国的“不讲理”,之前中国企业还能通过东南亚转口规避关税,没想到2024年底美国直接发起调查,对马来西亚、泰国等四国的光伏产品加征反倾销税,最高居然飙到3500%,实际综合税率超过50%。 这招一下子把中国企业的海外布局打蒙了,要知道中国光伏硅片产量占全球95%,电池片占80%,本以为换个地方生产就能继续合作,没想到美国连“曲线救国”的路都给堵死了。 2025年1月更是把硅片和多晶硅的关税提到50%,摆明了要把中国光伏彻底挤出美国市场,面对这种超出预期的猛击,北京的反应确实变了味,那种“宁死也要赢”的姿态一下就显出来了。 稀土这张牌打得又快又准,2025年10月直接扩大管制范围,新增钬、铒等五种元素,加上4月已经限制的七种,一共十二种稀土被纳入管控,要知道中国占全球稀土加工份额的90%以上,这些元素全是电动车、半导体、军工设备的核心材料。 更狠的是附带的“外国直接产品规则”,只要产品里有中国稀土的痕迹,或者用了中国技术,外国企业卖的时候都得申请许可,军事用途直接拒批,这等于捏住了美国国防和新能源产业的“命门”。 美国急着给MPMaterials公司砸4亿美元扩产,但这家企业年底也就能产1000吨钕铁硼磁铁,还不到中国2018年产量的1%,想补上缺口至少得十年,这反应速度里的决绝劲儿不言而喻。 光伏产业的反击更透着股“硬碰硬”的底气,虽然美国层层设卡,但2025年上半年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同比还涨了73%,全球市场份额稳得很,硅片、电池片这些核心环节的优势根本没丢。 面对美国对新疆四家光伏企业的无理制裁,中方直接拿出法律和事实硬刚,明确指出企业完全依法用工,所谓“强迫劳动”就是谎言,同时继续扩大全球布局,把产能分散到更多国家,用市场韧性对抗关税壁垒。 这种“你封你的,我卖我的”的架势,比之前单纯的反制关税更有杀伤力,关税反制也跟着升级,美国把税率提到145%,中方直接跟进到125%,而且精准盯着美国的软肋——农产品和能源产品。 2024年中美贸易额虽然还涨了3.7%,达到6882.8亿美元,但美国对华出口的农产品增速明显放缓,之前占优势的大豆、玉米份额被巴西、阿根廷抢了不少。 更有意思的是人民币结算的推进,全球贸易里人民币的使用比例从1.9%升到6%,虽然不算高,但增速里全是摆脱美元依赖的决心,毕竟在关税战里,货币自主权就是最后的底气。 半导体领域的应对更能看出“不服输”的劲头,140家企业被列入清单后,中方没有被动挨揍,反而加快了国产替代的节奏,虽然先进制程还卡脖子,但中低端设备的国产化率在快速提升,同时通过反垄断调查Nvidia等企业、限制Raytheon高管入境等方式反制,用法律武器跟美国的出口管制掰手腕。 从2024年数据就能看出来,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比例已经降到2.2%,根本不是为了追求顺差,而是要守住产业升级的阵地。 美国越是想通过关税和制裁把中国摁在低端制造,北京就越要往上冲,毕竟这已经不是贸易顺差的问题,而是未来全球经济话语权的争夺。 这种时候的“宁死也要赢”,本质上是被逼出来的底气,也是对超出预期冲击的最直接回应。

0 阅读:1

猜你喜欢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