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只要咬紧牙关,就可以把稀土提炼出来,正确吗?答案是肯定的。稀土技术不是很难,每个国家都可以从开采到提炼全过程做出来,为什么这些国家都没有去做呢?因为没有规模。 稀土那点技术门道,说穿了就是把矿石里的十七种元素分开提纯,算不上多高深的学问,各个国家只要肯花点功夫钻研,从挖矿到提炼的整套流程都能摸明白,但真正让他们望而却步的,就是没规模撑不起来。 美国最有名的芒廷帕斯稀土矿,当年可是全球稀土的标杆,20世纪中后期几乎垄断了全球供应。可这标杆到2002年就撑不住了,因为环保事故赔了一大笔,加上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直接关门大吉。 后来中资企业花4000万美元把它捡回来,2017年重新开张,这才让美国有了唯一在产的稀土矿。 即便如此,2023年芒廷帕斯的产量也就4.3万吨,而中国同年产量是25.8万吨,相当于美国的六倍。 更有意思的是,这矿虽然在美国,前些年挖出来的矿石还得拉到中国提炼,因为美国本土根本没有能规模化加工的工厂。 直到2025年,在美国国防部的资助下,芒廷帕斯才算恢复了一点提炼能力,能生产钕镨氧化物了,可第二季度总产量才597吨。 这点量在咱们这儿不够一个小厂塞牙缝的,美国却当成从0到1的突破,还高调宣布切断对中国的稀土贸易。 可资本家心里门儿清,这点规模连设备折旧都赚不回来,纯属赔本赚吆喝。美国不是没技术,实验室里提纯的稀土纯度比咱们还高,可建一个规模化分离厂要砸几十亿,还得配套试剂供应、废料处理设施,这些基础设施美国几十年没维护,早就荒废了。 日本的遭遇更能说明问题。2010年咱们收紧稀土出口,日本立马慌了神,因为他们90%的稀土都靠中国供应,丰田生产线直接停工三个月。 之后日本砸了上千亿日元搞“稀土独立”,跟蒙古挖矿,给澳大利亚投钱,还和印度签了长期协议。 结果印度自己都得从中国进口60%的稀土,转头把中国货贴个“印度制造”的标签高价卖给日本,这戏码演了十三年。 后来印度为了保自己的电动车产业,直接断了日本的供应,日本这才发现,所谓的“去中国化”去了个寂寞。 他们还试过回收旧PS4提炼稀土,10万台机器才抠出200公斤,连一条生产线的需求都满足不了;开发不含稀土的电机,成本直接涨了12%,根本不划算。 这背后全是规模在作祟,稀土提炼是高污染、高耗能的活儿,建个规模化工厂得先搞定环保审批,美国的法规严到处理一顿废料的成本比稀土本身还贵,中国能做是因为早年有政策支持,把环保和规模成本摊薄了。 全球90%的稀土提炼产能都在中国,咱们一年能炼出几十万吨,单位成本自然降得下来。其他国家就算建个厂,一年炼个几千吨,光环保设备的投入就收不回,更别说赚钱了。 再看储量,中国有4400万吨稀土储量,是美国180万吨的24倍,这么大的储量才能支撑起规模化开采和提炼。 美国除了芒廷帕斯,其他矿要么没探明,要么没法商业开采;日本自己国土上没矿,只能到处求人;印度有690万吨储量,可技术不行,产量连全球1%都不到。没有稳定的原料供应,规模就成了空中楼阁,建再多工厂也是白搭。 美国现在想咬牙冲规模,可谈何容易。建一个完整的提炼厂至少要五年,还得培训技术工人,配套的化工产业也得跟上。 中国从70年代突破串级萃取技术,花了几十年才把成本降下来,形成现在的产业集群。美国想跳过这个过程,靠政府补贴硬砸,短期内根本追不上。就像芒廷帕斯那点产量,连美国本土电动车产业的零头都满足不了,最后可能还是得回头买加工好的稀土。 所以说,不是各国不会提炼稀土,是没规模的话,干这行既不赚钱又麻烦,自然就没人愿意真下手去做。 美国人只要能把规模撑起来,提炼稀土确实没问题,可规模这道坎,不是咬牙就能迈过去的。 这背后是产业链的完整度、政策的持续性和市场的支撑力,缺了哪一样都不行,而这些恰恰是需要几十年积淀的硬功夫,急不来也骗不了人。
美国人只要咬紧牙关,就可以把稀土提炼出来,正确吗?答案是肯定的。稀土技术不是很难
真实安德烈
2025-10-23 13:18:26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