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同学说,她老家曾有位备受争议的人,是被一个大叔从十里亭抱回来的弃婴。长大完成学业后,那时政策包分配成了一名教师,因深受乡邻信赖,转而辞职被推选为村长。 十里亭抱来的村长 王秀莲这名字,在我们镇老一辈嘴里能说出花来——有人说她是菩萨心肠,也有人骂她是“白眼狼”,可谁都绕不开开头那句:“当年要不是老支书从十里亭把她抱回来,哪有这号人物?” 王秀莲当村长头一年,就干了件大事——修路。那年头村里路难走,一下雨全是泥坑,孩子们上学得绕三里地,秋收时粮食拉不出去,烂在地里是常事。她开会说要修条水泥路,话音刚落,后排就有人嘟囔:“说得轻巧,钱从哪来?地谁来让?” 她没吭声,第二天揣着个本子挨家挨户转。张老五家院墙外那棵老槐树占了规划线,她蹲在树底下跟张老五唠了半宿:“五叔,您家孙子明年上初中,路修好了,骑车十分钟就到镇上中学,不用再让他娘天天背着走泥路了。”张老五吧嗒着旱烟,最后说:“树砍了吧,娃上学要紧。” 钱是她跑镇里、县里磨来的,不够的部分,她把自己当教师攒的积蓄垫了进去。有人说她傻:“公家的事,你掏啥私房钱?”她就笑:“我一个孤儿,吃百家饭长大的,这点钱算还账了。” 路修到一半,李寡妇家的猪圈得往后挪三尺。李寡妇叉着腰堵在路口骂:“王秀莲你没良心!当年要不是我给你缝过棉袄,你早冻死了!现在当了官就来扒我家猪圈?”她也不恼,从包里掏出张纸:“婶,这是镇上批的补偿款,比您盖猪圈花的还多三百。您挪到东边那块平地,下雨天猪圈不积水,猪长得还快。”李寡妇愣了愣,接过钱没再骂。 路通那天,村里放了鞭炮,不少人拉着她去家里吃饭。可没过半年,骂声又起来了——她要在村东头建学校,得拆了三间旧瓦房,那是老支书侄子赵老四的祖屋。赵老四是村里有名的刺头,叉着腰在村委会门口骂:“王秀莲你个白眼狼!我叔当年把你从十里亭抱回来,供你吃穿读书,现在你翅膀硬了,敢拆我家房子?你对得起我叔吗?” 这话戳了不少人的心窝子。老支书是看着王秀莲长大的,待她跟亲闺女似的,前年刚走。有人劝她:“要不就算了,学校换个地方呗?”她红着眼圈摇头:“换地方就得占老王家的果园,他家就靠那几棵苹果树供俩大学生呢。赵老四家那房子早裂了缝,是危房,去年台风差点塌了。老支书活着的时候就说,村里得有个新学校,娃们才能有出息。他要是在,肯定支持我。” 她去找赵老四,把老支书生前的笔记本拿给他看。本子里夹着张泛黄的纸,是老支书写的:“秀莲这娃心正,就是太犟。以后村里有事,让她按规矩来,别因为我徇私情,不然我白养她了。”赵老四看着纸,半天没说话,最后闷声说:“拆吧,我叔说得对。” 学校盖起来那天,赵老四没来,但托人送了块匾,写着“教书育人”。现在村里娃都在新学校上课,路好走了,苹果、核桃能运出去卖高价了。老一辈还是会念叨:“王秀莲啊,是个能人,就是太犟。”年轻人们却觉得:“莲婶办事公道,咱村能有今天,全靠她。” 前阵子我同学回老家,说村里修了文化广场,王秀莲带着老人跳广场舞呢。有人问她:“当年被人骂白眼狼,心里难受不?”她笑着说:“难受啥?老支书教我的,当村长就得扛事,只要对村里好,骂声听着听着就习惯了。”风一吹,她鬓角的白头发飘起来,看着倒比年轻时更精神了。
听同学说,她老家曾有位备受争议的人,是被一个大叔从十里亭抱回来的弃婴。长大完成学
叙白呀嘿
2025-10-23 11:55: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