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做外贸的朋友说,即使特朗普从现在开始,把所有对中国加征的关税全部取消,中国外

非常盘点中 2025-10-23 10:35:06

听到做外贸的朋友说,即使特朗普从现在开始,把所有对中国加征的关税全部取消,中国外贸企业以后也不会跟美国做生意,至少不会只盯着美国一个市场,而是会尽可能寻找其他替代市场。 先说说这关税到底有多折腾人,2025 年这波操作简直把企业逼得没脾气:4 月刚把对华关税飙到 145%,不少做电子元件的工厂直接停了美国订单,原材料成本涨得比运费还快;结果 5 月谈判一结束,又猛地降到 30%,刚重启生产线没多久,8 月又搞出个 “90 天关税暂停期”,保留 10% 基础关税。 深圳有家做 LED 显示屏的老板算过一笔账,就这大起大落的几个月,光囤货和清库存的损失就占了年利润的两成。“不是不想做美国生意,是实在耗不起,今天赚的钱,保不齐明天就被新关税吞了。” 更要命的是,企业早就看透了:关税只是表象,美国市场的 “隐性坑” 从来没填过。商务部连续三年发报告怼美国,说他们除了关税,还在搞产业补贴、出口管制这些 “非关税壁垒”,明明自己违反世贸规则,还动不动就给中国企业扣 “不公平竞争” 的帽子。 就拿新能源汽车来说,就算关税取消了,美国的 “购买美国货” 政策还卡着脖子,中国车企想进当地市场,得要么在美国建厂,要么放弃补贴资格,怎么算都是亏。浙江做小家电的张老板说得实在:“关税是明枪,这些隐性规则是暗箭,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犯不着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其实这几年企业早就在悄悄 “挪窝” 了,美国市场的分量早就不如从前。海关总署的数据摆在那儿,2024 年前 11 个月美国只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贸易总值占比才 11.2%,连东盟的零头都赶不上。 反倒是东南亚、中东这些新兴市场成了香饽饽,社科院调研发现,2023 年中国制造业企业 500 强的海外营收里,新兴市场占比已经超过 40%,比五年前翻了一倍还多。 就说洲明科技吧,这公司做 LED 屏的,现在海外营收占比高达 63.74%,沙特建了服务中心,160 多个国家有经销商,光靠奥运会订单就打响了品牌,海外毛利率能到 41.09%,比国内高了两倍还多。谁还会放着稳赚的生意不做,回头啃美国市场的 “硬骨头”? 国家的 “双循环” 战略也给了企业底气,现在不是光靠出口吃饭的年代了,2023 年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企业都超过 64 万家了,国内市场这么大,就算海外某块市场出问题,靠国内订单也能撑住。 而且政策也在推着企业往多元化走,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了 “打造国际影响力品牌”,鼓励企业从 “卖产品” 变成 “创品牌”,在海外建营销中心、搞本地化服务。 广州有家做智能家居的企业,以前 80% 订单靠美国,现在把重心移到了欧洲和拉美,不仅自建了售后团队,还根据当地需求改产品,去年海外利润反涨了 25%。 退一万步说,就算美国真取消所有关税,企业也得掂量掂量 “政策保质期”。特朗普的 “对等关税” 说翻脸就翻脸,4 月刚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加税,转头就给 15 国递协议豁免,这种 “看人下菜碟” 的作风,企业见得多了。 更别说美国还在搞 “小院高墙”,芯片、新能源这些热门领域的出口管制从来没松过,今天能取消关税,明天就能用 “国家安全” 当借口卡审批。做外贸的都懂,稳定的供应链比短期利润重要多了,与其在一棵树上吊死,不如多铺几条路。 现在的中国外贸早就不是 “美国市场一棵草,风吹雨打两边倒” 的年代了。东盟的订单能当天响应,中东的基建项目能长期合作,欧洲的品牌溢价能赚更多,这些市场哪一个不比反复横跳的美国市场靠谱? 关税取消或许能让企业多一个选项,但想再回到 “独宠美国” 的日子,除非老板们都愿意拿自己的生意当赌注。显然,没人会这么傻。毕竟生意场上的真理就一条:靠得住的从来不是别人的政策,而是自己铺好的路。

0 阅读:0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