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溢价,让巴西丢掉了已经到嘴的中国大豆订单?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不负赋墨尘 2025-10-23 01:21:01

高溢价,让巴西丢掉了已经到嘴的中国大豆订单?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说到中国买大豆这件事,那可是全球都得打起精神的事。中国每年要进口一亿多吨大豆,占全球大豆贸易的六成,是真正的“全球最大买家”。   对其他产豆国来说,中国这张订单就是“金饭碗”,谁拿到谁赚翻。可最近巴西就整了个“骚操作”,眼看订单到嘴边了,却因为涨价太狠,差点把中国客户全得罪光。   本来中国减少买美国大豆,理论上巴西是最大赢家。过去几年,巴西靠着大规模种植、出口渠道灵活,成功取代美国,成了中国进口大豆的主力。   2024年,巴西占中国大豆进口量的比例超过七成,看着风光得很。   结果到了2025年上半年,巴西出口商一拍脑袋,报出了一口高价。他们对中国的报价,比芝加哥期货市场的基准价还高2.8到2.9美元每蒲式耳,比美国豆贵了快一美元。   理由说得挺多:什么运输成本上涨啦、干旱导致减产啦、港口效率低啦……   但问题是,这些理由也掩盖不了“趁火打劫”的嫌疑。要知道,巴西的生产成本其实比美国低,土地便宜、人工便宜,种出来的大豆更划算。   可它偏偏败在物流上——公路崎岖、铁路稀少,大豆从内陆运到港口得绕老远,运输费比美国贵一大截。这些额外成本,巴西没想着自己消化,反而全都加在中国的采购价里。   更让人无语的是,雷亚尔还贬值了3%,这本该让出口更便宜,结果贸易商反手抬价,汇率红利全进了自己腰包。   这下中国买家不干了,粮油企业本就利润薄得像纸,再加上这高溢价,简直就是往伤口上撒盐。   于是中国买家集体按下暂停键,直接取消了12月和明年1月的船期采购。粮油圈一句话传得很快——“不买高价豆!”   很多人以为中国离不开巴西豆,实际上早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中国的大豆采购早就进入了“多元化布局”的阶段。   2024年,中国从阿根廷进口了410万吨大豆,平均价格每吨才3600多元,比巴西的便宜不少。而且阿根廷那边动作快,态度还好,说调价就调价,还主动提速装船。   不仅阿根廷,乌拉圭、加拿大、俄罗斯都在积极抢市场。俄罗斯远东的新加工厂刚建好,计划把对华出口从50万吨提高到100万吨。加拿大则改进了大豆品质检测,保证符合中国食品安全要求。   这些国家都在暗中较劲,就等巴西自己犯错。   更何况,美国也没彻底退出。2024年中国依然从美国进口了2200多万吨大豆。只要中美关系一缓和,美国豆分分钟能回来抢市场。美国的物流效率高,运价便宜,竞争力不差。   中国的粮食安全,不是靠一两家外企的“良心”撑着。除了进口渠道多元化,中国还有三张稳妥的底牌。   第一是国家储备。一旦进口商遇到价格飙升,国家能随时抛储平抑市场。中粮、中储粮这些国企早就把节奏算得死死的,随时能调控供应。   第二是国内种植。过去三年,中国大豆产量已经突破2000万吨,东北种植面积还在增加,2025年又扩了500万亩。农业技术进步也快,“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让土地利用率更高,产量自然也上去了。   第三是替代原料。政府在饲料行业推广菜籽粕、棕榈粕替代豆粕。预计到2025年,饲料中豆粕的占比会降到13%以下。这意味着,就算进口量少一点,对养殖业的冲击也不会太大。   可以说,中国的底气不是嘴上说说,而是一步步铺出来的。   巴西那边报价一高,阿根廷立刻上场。它把溢价从15%直接降到5%以内,还和中国签了人民币结算协议,付款方便又安全。短短几周,就拿下了150万吨新订单。   与此同时,巴西港口的豆子却开始堆积。原本连续两年上涨的大豆价格,因为中国买家“冷处理”,又开始下跌。有业内算过账,如果中国把原本给巴西的1000万吨订单转给别国,巴西至少损失40亿美元。   说白了,这就是典型的“搬石头砸自己脚”。靠涨价短期多赚一点,但把客户逼跑了,长期损失更大。   眼看中国订单停摆,巴西这才意识到问题严重。巴西大豆出口协会紧急开会,呼吁贸易商理性定价。巴西农业部也放话,要加强与中国沟通,恢复正常贸易。一些出口商甚至主动把溢价从15%降到10%,希望挽回信任。   不过这时候再降价,已经没以前那么容易了。中国已经习惯多渠道采购,议价能力更强。你不降价,别人就补位;你降一点,别人还能再低一点。在这种竞争格局下,谁也不敢再乱喊价。   巴西这次教训其实挺典型,有资源不等于有定价权,尤其在面对中国这样的大市场时。靠“高溢价”想多赚一笔,结果反而把客户推给竞争对手。   贸易的本质是互利,不是短期“割韭菜”。中国需要稳定的供应,出口国也离不开中国市场。只要价格合理、合作稳定,双方都能赚;但一旦有人贪心过头,市场自然会用脚投票。

0 阅读:20
不负赋墨尘

不负赋墨尘

感谢大家的关注